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关灯
物于一身者,则为公帑。

    不急公帑而厚私藏,是背主公而从贼党,所谓“你的东西全然没有,转来和我等要东西”也。

    故主德清明而六府修和,心君泰定而六官效职。

    眼、耳、鼻、舌、身、意,天之贼也,人不能见,而心无所主。

    眼看即喜,耳听即怒,鼻嗅即爱,舌尝即思,意见即欲,身本多忧,以致群贼党横,恣肆侵劫,而性命随之矣。

    故《楞严》曰:“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

    ”此六贼为世贼,皆主人疏防开门揖入也。

     悟空认得自为主人,“停立中间”,为不倚不流;“只当不知”,为刚强不屈。

    运动慧器,尽皆扑灭,剥夺赃物,借资衣粮,此以静御纷,以真灭假。

    非如人心之心与物俱扰者,诚为霹雳手段。

    搞临时稍有姑息迟疑,便是引贼入门,未有不着贼害,故曰:“我若不打死他,他要打死你。

    ”真阅历身心之棒喝也!唐僧不识各贼利害,一味慈祥,不能果断,这便是“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矣。

    故又借悟空之言语举动,以描写无主者之为害多端。

    唐僧心无主张,而曰“自主张”,乃是舍身拼命,已自己道出,何能了命?总由不能静观默察,以明夫精一不二所致,所以有观音化老母,捧衣帽,传咒语,指示迷津也。

     老母曰:“原是我儿子用的。

    ”又曰:“东边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

    ”又曰:“我叫他还来跟你。

    ”夫悟空为道心,即金公也。

    易纵而难伏,易失而难寻。

    但原是我家之物,特寄体在西,回东已有归意,切须认得“唤来”耳!故《悟真篇》曰:“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向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奼女作亲情,老母指点极为明显。

    “嵌金花帽”,为金紧禁,前解己晰。

    此又添出锦衣一件,定心真言一篇,盖写出一个“怀”字来耳。

    衣上有帽,金为西四,立心穿戴,非“怀”字乎!怀字释义,本有去意,回来就已也。

    又如怀诸侯而天下畏服,怀刑而刻刻在念,道心自住,故曰:“若不服你使唤,熟念此咒,他再不敢去。

    ”乃一字真言,诚然妙诀。

     龙王劝悟空皈僧,叙黄石公故事,见虚心方成正果;菩萨教悟空回头,入紧禁法门,见一念自能生根。

    既无退悔,则可前行,而大道在望矣。

    虽然,心猿归正,乃两两互发,非专属悟空。

    在悟空,为有为之心猿,入玄奘之佛门为归正;在玄奘,为无为之心猿,得悟空有为之道心为归正。

    “六贼”,亦处处有益,足验道心。

    在玄奘,几遭劫害,可为磨砺之砭石;在悟空,一棒打杀,如获行道之资粮。

    曰“无踪者”:“踪”,即无于归之内;“无”,即归于正之中。

    一归无不归,一正无不正,心猿固真种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