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关灯
小
中
大
【现实解说】聪明,但是不要卖弄聪明;有远见,但是要假装没看见;再勇猛,也要利用敌人的弱点。
以上的做法,合称“韬光养晦”。
至于完人,还是算了吧,当传说吧。
如今,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人不多,见利忘命的人比较多。
3.9(14.22)★★ 子路问事君。
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 【译文】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
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 【解析】前面问为士,后来问成人,现在又问事君,子路真的是飞速成长。
这是孔子当官之后,子路问老师的心得,孔子如此回答。
一句话,就是:不说假话,说实话。
而且,要敢于说真话,而不是什么也不说。
只要说真话,就不要怕国君不高兴。
相对照的就是不说真话,专挑国君想听的说,决不冒犯国君。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
不管怎么说,春秋时期的国君是相当宽容的,你只要不欺骗他,即便他不爱听,也不会把你怎样。
后世不太一样,说假话比较受宠,说真话就有杀头的危险。
基本上,这也是孔子侍奉国君的原则。
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则,当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就不是这么说了。
某种意义上说,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天真,注定了他这个官当不长。
【现实解说】记得一个故事,某媒体新总编上任,向老总编请教办报原则,老总编问新总编准备怎样办报,新总编说“说真话”;老总编问“如果不能说真话呢”,新总编说“不说假话”,老总编问“如果一定要说假话呢”,新总编说“不创造性说假话”。
老总编的话归结为:勿犯之(上级),而欺(百姓)也。
只要不创造性地欺骗老百姓,就算对得起良心。
3.9(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到做到,决不抵赖拖延。
【解析】片言,就是单方面的供述。
听了单方面的话就能断案,是表扬还是批评?还真不好说。
如果是表扬,那就是说子路的逻辑分析能力超强,凭借简单的陈述就能判断出是非曲直;如果是批评,那就是说子路性子太急,没等双方陈述完,就要下结论。
事实上子路并没有当过法官,所以这段话应该是孔子在做大司寇期间,与子路讨论过案件,针对子路的表现说的。
是嘲讽还是赞扬,真不好说。
但是考虑到当时情况,孔子这个时候正在积极推销自己的弟子,因此这很可能是在赞扬子路,譬如,这可能是孔子向季孙推荐子路,这时候季孙家正缺少一个管家。
在孔子的推荐下,任命了子路。
“子路无宿诺”这句话显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记录者的旁白。
因此有人认为这两段话应该分别记录。
“宿诺”在过去被解释为“承诺的事情不过夜
以上的做法,合称“韬光养晦”。
至于完人,还是算了吧,当传说吧。
如今,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人不多,见利忘命的人比较多。
3.9(14.22)★★ 子路问事君。
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 【译文】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
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 【解析】前面问为士,后来问成人,现在又问事君,子路真的是飞速成长。
这是孔子当官之后,子路问老师的心得,孔子如此回答。
一句话,就是:不说假话,说实话。
而且,要敢于说真话,而不是什么也不说。
只要说真话,就不要怕国君不高兴。
相对照的就是不说真话,专挑国君想听的说,决不冒犯国君。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
不管怎么说,春秋时期的国君是相当宽容的,你只要不欺骗他,即便他不爱听,也不会把你怎样。
后世不太一样,说假话比较受宠,说真话就有杀头的危险。
基本上,这也是孔子侍奉国君的原则。
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则,当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就不是这么说了。
某种意义上说,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天真,注定了他这个官当不长。
【现实解说】记得一个故事,某媒体新总编上任,向老总编请教办报原则,老总编问新总编准备怎样办报,新总编说“说真话”;老总编问“如果不能说真话呢”,新总编说“不说假话”,老总编问“如果一定要说假话呢”,新总编说“不创造性说假话”。
老总编的话归结为:勿犯之(上级),而欺(百姓)也。
只要不创造性地欺骗老百姓,就算对得起良心。
3.9(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到做到,决不抵赖拖延。
【解析】片言,就是单方面的供述。
听了单方面的话就能断案,是表扬还是批评?还真不好说。
如果是表扬,那就是说子路的逻辑分析能力超强,凭借简单的陈述就能判断出是非曲直;如果是批评,那就是说子路性子太急,没等双方陈述完,就要下结论。
事实上子路并没有当过法官,所以这段话应该是孔子在做大司寇期间,与子路讨论过案件,针对子路的表现说的。
是嘲讽还是赞扬,真不好说。
但是考虑到当时情况,孔子这个时候正在积极推销自己的弟子,因此这很可能是在赞扬子路,譬如,这可能是孔子向季孙推荐子路,这时候季孙家正缺少一个管家。
在孔子的推荐下,任命了子路。
“子路无宿诺”这句话显然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记录者的旁白。
因此有人认为这两段话应该分别记录。
“宿诺”在过去被解释为“承诺的事情不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