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春秋文化我们能说,可是能看到的也已经不多了。

     2.5(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遵从周礼。

    ” 【解析】从各方面的分析看,夏朝重牧,礼法比较简单。

    商朝重商,特别重视信用。

    而周朝重农,礼节比较繁复,但是更多借鉴了商朝的礼仪制度。

     孔子生长在鲁国,对周礼很了解。

    回到祖先的国家宋国之后,对于商礼的迂腐保守自然很不适应。

    当时的中国,宋国是落后挨打的国家,商礼自然属于落后文化。

    当时最先进的其实是晋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的礼仪制度是周夏融合和周商融合,可见周礼也未必是先进文化。

     不过,一辈子宣扬周礼,遵从周礼的孔子,到了临死也是晚节不保。

    临死之前孔子对子贡说:“夏朝人出殡殡在东阶,周朝人出殡殡在西阶,商朝人出殡殡在两柱之间。

    我昨天做梦梦见我殡在两柱之间了,看来我还是要按照商朝的规矩啊。

    ”就这样,孔子这辈子最后一件事情没有遵从周礼,反而遵从了商礼。

     夏商的制度适用于夏商,就如周朝的制度适用于周朝。

    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周朝的制度已经不能适用于春秋了。

    孔子研究夏商周的制度变化,却没有领悟到这些变化的必然性,没有领悟到周朝的制度也已经需要变化了。

     【现实解说】人类发展的阶段不同,当然需要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当然需要不同的制度。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向最先进的文化学习,借鉴最先进的国家的制度,而不是死守旧道,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2.6(3.10) 子曰:“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 【译文】孔子说:“对于行?E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 【解析】?E礼是国君祭天或者祭祖的大礼,灌就是向先祖献酒。

    之后就是按照祖先们的先后顺序祭祀。

    为什么孔子看到灌之后就不看了呢?因为后面的仪式是孔子不愿意看的。

    为什么不愿意看?孔安国的说法,是因为祭祀的顺序错了,把鲁僖公提前了,这一点《春秋》上有记载。

    按何新的考证,是说灌之后有男女交合之戏,孔子认为这不合周礼。

    在这点上,采用孔安国的说法比较合理。

     鲁国这个时候礼崩乐坏,确实有些乱七八糟,孔子看不下去也是正常。

    而礼崩乐坏的最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公室衰微,养不起公务员,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剩下的也是混日子,自己也搞不懂周礼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还是管子那句话是真理:仓廪实则知礼节。

    国家穷了,就没有什么礼节可讲了。

     【现实解说】跟朋友吃饭,第一次敬酒之后就赶紧走,否则就可能醉驾。

    就算你不醉驾,你朋友也可能醉驾。

    不管谁被抓进去,你都有责任。

     2.7(3.11) 或问?E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