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众一声,那也是可怕的,因为这就是一言而丧邦的前兆。

     1.25(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译文】如果老百姓可以依照周礼来行为,那就不必约束他们;如果不能,那就教会他们。

     【解析】这是孔子在对鲁定公讲怎样处理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说明自己开办私人学校的重大意义。

     对于上面这句话,历来的断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历来的解释都是“让老百姓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按照这样的解释,孔子被扣上了愚民思想的帽子。

     其实,愚民思想是老子的思想,不是孔子的。

    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为什么应该按照本书的断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分析。

     首先,如果按照历来的那种解释,反推回原文,应该是“民可使之,不可知之”。

    这才是纯正的春秋语言。

    相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身就很别扭。

     其次,在孔子的思想中,找不到其他例证来佐证他的愚民思想。

     再次,孔子原本是个民办教师,他做的事情就是“知之”,就是把知识把周礼教授给普通百姓。

    如果他是愚民思想,那就等于否定自己,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基于以上的原因,这句话的断句一定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正因为孔子在做的事情是“知之”,所以他一定告诉鲁定公现在的状况是“不可使”。

     【现实解说】民可使,也不能乱使,因为乱使的后果就是不可使;而一旦到了不可使的时候,知之并不那么简单。

     1.25(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译文】孔子说:“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解析】这就算是以德治国的定义吧。

     这段话是孔子对鲁定公说的,意思是只要您用周礼来要求自己,处处遵循周礼,那么,大家就都会向周礼靠拢,以周礼来要求自己了。

     这段话里,什么是德?不是道德,也不是品德。

    德,用李零先生的话说,就是自律。

    一个国君做好了自己该做的,臣下也就会去做他们该做的。

    所以,什么叫以德治国?就是统治者以身作则。

    以德治国不是用所谓的道德去忽悠老百姓,让老百姓做牺牲做奉献,而应该是统治者自己首先做出表率,老百姓有了楷模,自然就会跟随。

     当一个国家失去公信力,当一个政府政令难行的时候,统治者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自己要求老百姓做的事情,自己做了没有。

     当统治者对自己所宣传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去做,就不要再说什么以德治国了。

     统治者是以德治国还是以缺德治国,只要看看他们所做的和他们要求老百姓做的是不是一致,如果他们要求老百姓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那么即便他们喊着唱着以德治国,那也是骗人的鬼把戏。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