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齐心协力 从早骂到晚,从夏骂到冬?……

关灯
矛盾就是这么起来的。

     “我看你就是想学人家编东西卖钱。

    ”小芳故意不屑地哼一声,“你家胖丫要是再考上,你家可是俩大学生了。

    眼皮子还是这么浅,跟他们到城里住早晚惹出祸来。

    ” 王秋香不禁问:“我能惹什么祸?” 当然是祸从口出。

     小芳:“城里可不是咱们农村,家家户户都沾亲带故。

    你一句话就有可能让人家因此恨胖丫或大胖。

    ” “这么小心眼?”王秋香惊呼。

     小芳无语了。

     方剑平解释:“人家又不是你家亲戚,你调侃人家,人家凭什么让着你?” 王秋香被问住了。

     张支书打圆场,“时间不早了,该做饭了,都回家吧。

    明儿还得去城里卖水果。

    ” 谢兰忍不住问:“他们回去肯定帮咱们宣传,明儿就不用去了吧?” 张支书摇头:“得去。

    上次跟几家说好了,咱们明儿上午过去。

    不能不守信。

    这样,摘一半。

    谁要卖谁跟我去。

    谁想在家等着谁在家等。

    ” 自由选择,大家没意见。

     翌日上午,小芳没让张支书去。

     张瞳瞳到了村里,仿佛小兽进了山林,一天都不找爹妈。

    于是小芳就和方剑平一块去。

     小芳开车,方剑平和一个村民分别坐在她两侧,还有俩人坐在车里看着水果。

     车里有很多份,每个篮子里上面都有一个名字,水果品相差不多,所以人不去也不用担心卖不掉。

     不论卖多少回来都平分。

    怕吃亏的人也可以自己选择去供销社门口卖。

     不强制以至于没人有意见。

     然而买东西的人怀疑了,“怎么换人了?” 小芳说:“以前来的是我爹。

    我放假了。

    ” “你是大学生吧?我们听说过。

    ” 小芳很意外,那群老头老太太知道就算了,怎么其他人也知道。

     买东西的人说:“我有个邻居经常买你们的东西。

    对了,昨儿还去了。

    还买了几个扫把。

    ”说着就往车上看,“怎么没了?” 小芳道:“不知道你们买。

    好的也被那些大爷大娘挑完了。

    编扫把的人这两天全家都在编,下次过来再买吧。

    ” “不着急,可以慢慢编。

    ” 小芳笑了:“好。

    来点水果?” 女人想起她出来的目的,就去挑桃子。

     挑一圈都差不多,又干脆随便拿了。

     做生意最怕无人问津。

    有人上来就有人敢买。

     行人看到买东西的和卖东西像是认识,就大着胆子过来。

     走近一看没有歪瓜裂枣,也忍不住买一些。

     附近的人都知道张支书快来了,等一两天了。

    有人听到拖拉机响就从家里出来,赶到路口树下,一看好几个人,忙不迭呼喊邻居,赶紧过来。

     拉出来卖的都是好的,最次的也跟菜市场卖的好的差不多。

    夏天瓜果便宜,又缺不了这个,结果愣是在路口卖完了。

     一行人出发时不过七点钟。

     原本以为得到十点才能回来。

     太阳还没升高就回来了,村里人都不敢信。

     王秋香用她纳一半的鞋底戳高素兰,“他们卖东西咋就这么快?昨天是,今天还是。

    ” 高素兰:“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卖东西稀罕吧。

    ” 谢兰点头:“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就是干部,干部卖东西,换成我手里有钱,又正好想吃,肯定不会犹豫。

    再说了,当着大学生的面也不好挑挑拣拣。

    ” 有村民忍不住说:“咱们这样挺好的。

    要不干脆别包产到户了?” 此言一出众人都转向他。

     ——你放什么屁呢? 那村民吓得忙说:“我就是随口一说。

    ” 张支书笑着说:“分还是得分。

    让剑平歇几天咱们就量地。

    粮食分下去的那一天就分。

    ” “人口咋分?” 张支书:“肚子里的不算,出生了才算。

    家里老人去世了地抽走给出生的孩子。

    城里户口没地。

    ”看向王秋香。

     王秋香不禁问:“看我干啥?你家三个,我家一个,没有就没有。

    又不是我吃亏。

    ” 张支书就是怕她闹,因为大胖的户口还在村里,得再过两个月工作了才能迁去城里,“想分家单过的,也提前跟我说一声。

    分地的时候分开。

    老人不愿意给粮食,赶明儿用玉米和黄豆抵。

    ” 很多人不敢分家就是老人不同意,分不到粮食。

     此言一出,不少人心动。

     因为人心都是偏心的,不被偏爱的都想分。

     来富家的忍不住问:“广进,故意的吧?” 张支书:“啥故意的?” “我可是知道栓子一直想分家。

    你就不怕你娘搬着板凳坐在你家门口从早骂到晚,从夏骂到冬?” 张支书看着闺女和女婿从屋里出来,一人一个黄瓜,边啃边往这边来,“她不怕小芳用裹脚布把她的嘴堵上就骂。

    ” 来富的媳妇忍不住说,“我咋就忘了呢。

    小芳还得在家过一个多月。

    等她回去你娘有再大的气也被她耗尽了。

    ” 张支书笑道:“想分家的不少。

    她拦着不让分是跟栓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