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劝降
关灯
小
中
大
孙不会报复到别人头人,他是会做这个说客的。
你劝,不如他劝。
” 赵司翰道:“几乎忘了还有这个人啦,好,我去找他。
” 容逸当机立断:“那就这么定了!” 游说太皇太后是很无趣的一件事儿,她与章碛一样,至今仍然是有个合纵连横的想法。
被王济堂说明了,才如梦如醒:“原来她是想干这个事?!她怎么能呢?她一个女人家,这心是不是太大了点?” 王济堂道:“娘娘!”怎么这个时候还跑题了呢?他把太皇太后的魂儿给叫了回来,对她说:“她怎么想的,咱们也猜不到,咱们只看自己好不好?” “好,你说。
” 王济堂道:“上皇已然驾崩了,可三郎还在,咱们说他是伪帝,他有土地有兵马。
咱们现在是被两面夹击,公孙要南下,咱们在路上。
三郎更不用说,他现在也够不着公孙。
已然有人献城降了公孙了,唉……” 太皇太后垂泪道:“我怎么就不死在京城了呢?死在那里,好歹不用亲手把玉玺交出去啊!你让二郎怎么办?” 王济堂道:“落在公孙手里,比落在三郎手里下场要好。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取舍”。
害!当初还给公孙佳当老师呢,人家倒好,是真的能舍,也是真的能取。
太皇太后想了一下,问道:“公孙佳当真决意要反?” “要反也不必迎您过来,也不必接着二郎了,路上一只枕头就能送娘娘上路了。
那时雍邑群龙无首,又深恨章旦、上皇,她登高一呼,又何必多生以后这些事呢?”王济堂小心地给太皇太后分析。
太皇太后道:“那是碍着她外婆,她外婆,唉……你要我死后怎么见太宗啊?” 王济堂道:“保住太宗的祭祀。
三郎得势,太宗的祭祀恐怕也没有您的份儿。
” 太皇太后严肃了起来:“还有我儿。
” 王济堂道:“您在乎的,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儿。
您想想双方的性子,谁更能善待您?” 太皇太后道:“罢了,去请二郎过来吧。
” 章碛被太皇太后召来,并不知有何事发生,他仍然在琢磨着合纵连横。
被太皇太后说了,才大惊失色:“怎能如此?” 太皇太后道:“降了吧,大家面上都好看。
你的姑母们也能庇佑你,撕破了脸就什么都没有啦。
” 章碛还想挣扎:“世上难道就没有忠信之臣了吗?容逸怎么说?赵司翰呢?贺州那些老人呢?” 王济堂躬着身子说:“他们说,怎么着都成,相处几十年了,彼此还不知道么?都是贺州出来的,都是自家人!谁当头儿罢了!” 章碛惶然无计,道:“那我呢?” 王济堂道:“既然他们要体面,咱们也就可以讲条件。
”也是正常的前朝的条件,章碛算是“国宾”,不称臣,仍然保留他的仪仗、保证他的待遇。
章碛道:“那,要怎么做?”他就没投降过。
王济堂道:“召集大臣,写国书,让大臣们议礼,派使者与赵锦去见公孙。
” 章碛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你去办吧。
” 王济堂还真办成了这件事儿,他出面比赵司翰要有用得多,史官记下来也显体面大方。
太皇太后、章碛同时临朝,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许多人心里都知道一定有这一天,真正听说了之后还是喜上眉梢,看得太皇太后一阵心酸,又想哭了!当下选定容逸作为使者,与赵锦一同去见公孙佳。
容逸心道:这一趟是一点也不辛苦的。
赵锦带来有人献城的消息之后,容逸马上就下令各地汇报。
得知公孙佳派出赵锦的同时也没有闲下,她正缓慢地向雍邑行来。
她没有像之前出兵时那样选派元铮长途奔袭,而是一步一步缓慢推进。
北地原就是她经营许久的地盘,不知有多少官员是经过赵锦的教导的,又不知有多少官员是原本晋升无望被她提拔的。
当年京派与南派互相扯皮的时候,公孙佳的势力范围内不知收留了多少夹缝里的人。
一路献城的不说,还有弃城而逃员,又有不献城被百姓、士绅绑了的地方官。
抵抗也是有的,但都不激烈。
公孙佳有一条好
你劝,不如他劝。
” 赵司翰道:“几乎忘了还有这个人啦,好,我去找他。
” 容逸当机立断:“那就这么定了!” 游说太皇太后是很无趣的一件事儿,她与章碛一样,至今仍然是有个合纵连横的想法。
被王济堂说明了,才如梦如醒:“原来她是想干这个事?!她怎么能呢?她一个女人家,这心是不是太大了点?” 王济堂道:“娘娘!”怎么这个时候还跑题了呢?他把太皇太后的魂儿给叫了回来,对她说:“她怎么想的,咱们也猜不到,咱们只看自己好不好?” “好,你说。
” 王济堂道:“上皇已然驾崩了,可三郎还在,咱们说他是伪帝,他有土地有兵马。
咱们现在是被两面夹击,公孙要南下,咱们在路上。
三郎更不用说,他现在也够不着公孙。
已然有人献城降了公孙了,唉……” 太皇太后垂泪道:“我怎么就不死在京城了呢?死在那里,好歹不用亲手把玉玺交出去啊!你让二郎怎么办?” 王济堂道:“落在公孙手里,比落在三郎手里下场要好。
”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取舍”。
害!当初还给公孙佳当老师呢,人家倒好,是真的能舍,也是真的能取。
太皇太后想了一下,问道:“公孙佳当真决意要反?” “要反也不必迎您过来,也不必接着二郎了,路上一只枕头就能送娘娘上路了。
那时雍邑群龙无首,又深恨章旦、上皇,她登高一呼,又何必多生以后这些事呢?”王济堂小心地给太皇太后分析。
太皇太后道:“那是碍着她外婆,她外婆,唉……你要我死后怎么见太宗啊?” 王济堂道:“保住太宗的祭祀。
三郎得势,太宗的祭祀恐怕也没有您的份儿。
” 太皇太后严肃了起来:“还有我儿。
” 王济堂道:“您在乎的,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儿。
您想想双方的性子,谁更能善待您?” 太皇太后道:“罢了,去请二郎过来吧。
” 章碛被太皇太后召来,并不知有何事发生,他仍然在琢磨着合纵连横。
被太皇太后说了,才大惊失色:“怎能如此?” 太皇太后道:“降了吧,大家面上都好看。
你的姑母们也能庇佑你,撕破了脸就什么都没有啦。
” 章碛还想挣扎:“世上难道就没有忠信之臣了吗?容逸怎么说?赵司翰呢?贺州那些老人呢?” 王济堂躬着身子说:“他们说,怎么着都成,相处几十年了,彼此还不知道么?都是贺州出来的,都是自家人!谁当头儿罢了!” 章碛惶然无计,道:“那我呢?” 王济堂道:“既然他们要体面,咱们也就可以讲条件。
”也是正常的前朝的条件,章碛算是“国宾”,不称臣,仍然保留他的仪仗、保证他的待遇。
章碛道:“那,要怎么做?”他就没投降过。
王济堂道:“召集大臣,写国书,让大臣们议礼,派使者与赵锦去见公孙。
” 章碛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你去办吧。
” 王济堂还真办成了这件事儿,他出面比赵司翰要有用得多,史官记下来也显体面大方。
太皇太后、章碛同时临朝,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许多人心里都知道一定有这一天,真正听说了之后还是喜上眉梢,看得太皇太后一阵心酸,又想哭了!当下选定容逸作为使者,与赵锦一同去见公孙佳。
容逸心道:这一趟是一点也不辛苦的。
赵锦带来有人献城的消息之后,容逸马上就下令各地汇报。
得知公孙佳派出赵锦的同时也没有闲下,她正缓慢地向雍邑行来。
她没有像之前出兵时那样选派元铮长途奔袭,而是一步一步缓慢推进。
北地原就是她经营许久的地盘,不知有多少官员是经过赵锦的教导的,又不知有多少官员是原本晋升无望被她提拔的。
当年京派与南派互相扯皮的时候,公孙佳的势力范围内不知收留了多少夹缝里的人。
一路献城的不说,还有弃城而逃员,又有不献城被百姓、士绅绑了的地方官。
抵抗也是有的,但都不激烈。
公孙佳有一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