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本智设法弄师兄 美男夺俏疑歌妓

关灯
,悬着一面白粉招牌,上写着两行字。

    梵志叫:“徒弟,看那招牌上写的是甚么两行字迹?”本慧随去看了来,说道:“师父,是开店人家招引行商过客的牌儿。

    上写着:‘寻花问柳无双美,把酒烹茶第一楼。

    ’”梵志道:“我们出家人,寻甚花,问甚柳,把甚酒?若是烹茶,这行路饥渴,还可去吃一杯。

    ”师徒走近林来,远远望见深林里面,却有一座楼阁,四面虚窗,半卷围幕。

    梵志说:“倒也好座高楼。

    ”怎见得?但见: 檐飞云树,栋接山光,窗开四壁透风凉,人在半天观景致。

    笙萧弦管,声绕半空;清歌雅唱,腔盈两耳。

    楼下往往来来,多是乔妆打扮;店中吆吆喝喝,尽皆唤酒呼卢。

    那里是,晓催夜撞鼓钟楼,梵中掸林僧道院。

     梵志师徒到得楼前,向店主问道:“店主,我们过路师徒,身心劳倦,不吃你的荤酒,可有素食,求卖几贯钱钞。

    只是闹烘烘楼阁,我们出家人爱清净,不便当,可有洁净别室,愿借一坐。

    ”店主见他师徒行状闲杂,便答道:“有洁净处所,只是也有两个师父在内借住,却是你一家,这也不碍。

    梵志道:“既是我辈,便一处少坐,真也无妨。

    ”乃随着店主引入侧首一个小门,乃是三四楹小屋。

    师徒恰才到屋,只见屋内道了一声:“呀!恩师们到了。

    ”梵志师徒睁睛一看,原来是纯一庵避贼的道徒。

    见了梵志,便笑脸躬身说道:“托赖师父们救拔,得打点了些金银财宝,躲避那强人。

    那是恩师道术高妙。

    正想恩无可报,不期此处相逢。

    ”道童便也问道:“师父们如何在这热闹处居住?”纯一道:“此乃门徒施主之家,相留避难。

    热闹是他从来生意,与我小道无干。

    ”当下店主外去,叫走堂的捧了些茶食点心,到屋中铺起桌子,列开凳儿,众道吃的吃,说的说。

    吃的足芝麻饼、馓子箍、素油面卷粉馒头;说的是吹玉箫、敲檀板、唱粉红莲带锦缠道。

    道人缘何说这些话?只因这店家开张,酒馆招牌上既写道“寻花问柳”,却不虚言。

    委实楼上两个妇女弦歌雅唱,侑酒举觞,村间少年,都被她引魂;乡里浪子,尽被她动兴。

    也有雅致骚人墨客,借登楼玩景,浮白赋诗;也有豪放富家清客,假嘲风弄月,喝雉呼卢。

    那爱妖娆的,挟红裙,买笑追欢;这做引头的,落青蚨,帮闲凑趣。

    一时说动了那本慧、本定二人。

    他两个原是爱枪棒的少年,学了些障眼儿幻法,未到修行路,如何听得众人楼上说的话儿,就动了他羡乐心肠。

    瞒着梵志与道童师兄,两个假说出外方便,卸却出家衣帽,换了个深褶服巾,混上楼来。

    果然见两个妇女,陪伴着一席酒客。

    一个红裙绿袄的妇人,手捧着一杯酒,送与一个酒客,口里便唱出一个曲儿。

    本慧二人扶栏倾耳而听,唱的却是个《昼锦堂》词。

    他唱道: 雨濯红芳,风扬白絮,日日飞眸前。

    懊恼一春心事,都锁眉尖。

    悉听梁间双燕语,那堪歌枕孤眠。

    人憔悴,独倚栏杆,怕风透入珠帘。

     本定听得,向本慧夸道,“绝妙好词!且听那个可会歌唱?”少顷,只见那一个红衫大袖的女子,敲着檀板,接着《昼锦堂》词尾,也唱道: 怪的是,铁马声闹吵,终朝永日长天。

    吩咐丫环服侍,怎奈恹恹。

    妆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