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关灯
小
中
大
答道。
“这样吧,下周我们过去一趟。
我正好有事,你也去看看你的老首长吧。
”齐鸣望着程一路,这个时候,他提出要程一路一道去北京,而且是去看老首长,意思是很明显的。
程一路笑笑,“不知道老首长是不是在北京啊。
他可是个闲不住的人。
” “先联系嘛!一路啊,这个时候,你得更加注意啊。
我知道你这人,无为而治。
关键时刻还是要有为的嘛。
”齐鸣探头看了看窗外,又回过头来,“我是在学农部长和省领导面前一再地介绍你啊,可是,还得……” “哈哈,这得谢谢齐鸣书记了。
”程一路故意淡化了一下齐鸣刚才的话,起身冲了杯水。
齐鸣当然明白程一路这意思,从到南州来当书记,齐鸣就发现程一路跟他从前认识的程一路,有很大的变化了。
也许是南州官场的风雨历练,程一路变得有棱角了。
在很多问题上,他对原则的坚持,甚至超过了齐鸣自己。
特别是班子中专职副书记的职数变成唯一以后,程一路在南州官场的影响力,不断地增大。
有时,齐鸣甚至感到程一路不是副书记,而是书记了。
作为一把手,齐鸣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不过,齐鸣从下到南州那一天起,就打定了要把南州当作跳板,他的目的是省里。
因此,程一路在南州的影响再大,也不会太影响齐鸣什么。
齐鸣需要程一路这样的能做事能扛担子能解决问题的副手。
尤其是现在,省里换届在即,齐鸣能不能如愿回省,程一路的作用不可低估。
至于王进,齐鸣反复地掂量了,王进想走在程一路的前面,怕还是有困难的。
虽然王进有一个省级高干的岳父,但毕竟退了多少年了。
老干部嘛,来了,拐杖戳一戳,给他面子。
小问题解决,大问题应付。
像当市长这样涉及到全局的大问题,怕也不是老干部拐杖戳一戳,就能实现得了的。
程一路在南州官场,已经不再是当年齐鸣下派南州时的小树苗了,他已长成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根须发达了。
刘海峰进来,三个人就随便谈些其他的事。
然后谈到县里的班子。
齐鸣说等下个月,要对县级班子全面进行一次考察。
现在有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这样的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拉下来。
特别是湖东,像这样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不能老是满足于过去,要开拓创新。
可是潇凌同志,就是…… 程一路听出了齐鸣这话后面的意思,朱潇凌这人,一直从基层成长起来,做事有个特点:强调稳。
湖东经济是南州最好的,南州现有的民营企业十强中,有六强在湖东。
湖东其实是半个南州。
齐鸣书记曾多次要求湖东,要整合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要争取上市,走资本发展的道路。
可是,朱潇凌并不这么认为。
他的想法很简单:立足国内市场,稳打稳扎。
不贪大求洋,求长远发展。
朱潇凌这个想法,程一路是支持的。
但齐鸣不同意了。
不止一次的干部会上,齐鸣不点名地批评了朱潇凌。
好在朱潇凌并不介意,他守着湖东这块经济重镇,依然不紧不慢地往前赶着。
湖东经济总体上形势是良好的,而且程一路私下里认为,也是很可持续发展的。
不过,齐鸣书记有这个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十强中占了六席,能上市的公司不愿意上市。
过分地求稳,也许对湖东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一把手要的是看得见的政绩,你老是躺在原地,政绩从哪儿出来呢? 不出政绩的干部,至少算不得好干部。
当然,比起那些一味求大求新,唯政绩是论的干部,这种干部至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不坏的干部。
一些谈过话的市直领导,谈完后,总要到这边来打个招呼。
只是随便说声,基本不谈谈话内容。
最起码的组织纪律嘛!新来谈话的,也会先到这儿来说一下,刘海峰点头道:“进去吧。
”方才进去。
快五点时,程一路接到莫天白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程一路出了门,问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莫天白说:“你来就知道了。
我在纪委这边等你。
”
“这样吧,下周我们过去一趟。
我正好有事,你也去看看你的老首长吧。
”齐鸣望着程一路,这个时候,他提出要程一路一道去北京,而且是去看老首长,意思是很明显的。
程一路笑笑,“不知道老首长是不是在北京啊。
他可是个闲不住的人。
” “先联系嘛!一路啊,这个时候,你得更加注意啊。
我知道你这人,无为而治。
关键时刻还是要有为的嘛。
”齐鸣探头看了看窗外,又回过头来,“我是在学农部长和省领导面前一再地介绍你啊,可是,还得……” “哈哈,这得谢谢齐鸣书记了。
”程一路故意淡化了一下齐鸣刚才的话,起身冲了杯水。
齐鸣当然明白程一路这意思,从到南州来当书记,齐鸣就发现程一路跟他从前认识的程一路,有很大的变化了。
也许是南州官场的风雨历练,程一路变得有棱角了。
在很多问题上,他对原则的坚持,甚至超过了齐鸣自己。
特别是班子中专职副书记的职数变成唯一以后,程一路在南州官场的影响力,不断地增大。
有时,齐鸣甚至感到程一路不是副书记,而是书记了。
作为一把手,齐鸣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不过,齐鸣从下到南州那一天起,就打定了要把南州当作跳板,他的目的是省里。
因此,程一路在南州的影响再大,也不会太影响齐鸣什么。
齐鸣需要程一路这样的能做事能扛担子能解决问题的副手。
尤其是现在,省里换届在即,齐鸣能不能如愿回省,程一路的作用不可低估。
至于王进,齐鸣反复地掂量了,王进想走在程一路的前面,怕还是有困难的。
虽然王进有一个省级高干的岳父,但毕竟退了多少年了。
老干部嘛,来了,拐杖戳一戳,给他面子。
小问题解决,大问题应付。
像当市长这样涉及到全局的大问题,怕也不是老干部拐杖戳一戳,就能实现得了的。
程一路在南州官场,已经不再是当年齐鸣下派南州时的小树苗了,他已长成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根须发达了。
刘海峰进来,三个人就随便谈些其他的事。
然后谈到县里的班子。
齐鸣说等下个月,要对县级班子全面进行一次考察。
现在有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这样的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拉下来。
特别是湖东,像这样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不能老是满足于过去,要开拓创新。
可是潇凌同志,就是…… 程一路听出了齐鸣这话后面的意思,朱潇凌这人,一直从基层成长起来,做事有个特点:强调稳。
湖东经济是南州最好的,南州现有的民营企业十强中,有六强在湖东。
湖东其实是半个南州。
齐鸣书记曾多次要求湖东,要整合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要争取上市,走资本发展的道路。
可是,朱潇凌并不这么认为。
他的想法很简单:立足国内市场,稳打稳扎。
不贪大求洋,求长远发展。
朱潇凌这个想法,程一路是支持的。
但齐鸣不同意了。
不止一次的干部会上,齐鸣不点名地批评了朱潇凌。
好在朱潇凌并不介意,他守着湖东这块经济重镇,依然不紧不慢地往前赶着。
湖东经济总体上形势是良好的,而且程一路私下里认为,也是很可持续发展的。
不过,齐鸣书记有这个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十强中占了六席,能上市的公司不愿意上市。
过分地求稳,也许对湖东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一把手要的是看得见的政绩,你老是躺在原地,政绩从哪儿出来呢? 不出政绩的干部,至少算不得好干部。
当然,比起那些一味求大求新,唯政绩是论的干部,这种干部至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不坏的干部。
一些谈过话的市直领导,谈完后,总要到这边来打个招呼。
只是随便说声,基本不谈谈话内容。
最起码的组织纪律嘛!新来谈话的,也会先到这儿来说一下,刘海峰点头道:“进去吧。
”方才进去。
快五点时,程一路接到莫天白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程一路出了门,问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莫天白说:“你来就知道了。
我在纪委这边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