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关灯
小
中
大
时,餐厅里除了领导这桌饭,再也没有别人了。
领导问老总:职工呢?老总说:都吃过了。
中途领导小解,到餐厅后面一看,职工们都一字溜儿地蹲在地上,拿着空碗,等着吃饭呢。
领导一回来,脸就黑了,想发作。
吓得这老总脸也黑了,不知怎么办才好。
幸亏当时他在场,他拉住领导解释说:不是老总要让职工们饿肚子,而是您不太了解基层的情况。
您坚持要在职工食堂就餐,老总也只好这样了。
领导听了,觉得有理,也就没再批评这企业老总。
后来,过不久,齐鸣到国家发改委听人说,这领导把这“良好习惯”给改了。
“就是嘛,有时候啊,过分贴近群众,其实是脱离群众啊!”邹学农笑道。
齐鸣也笑,程一路低着头,正在慢慢地品着花生奶。
小时候,母亲曾用亲戚家送的花生,用自家的小手榨,花功夫榨花生汁。
那汁是真正原味的,地道的,含在嘴里,绸子一般润滑。
而这花生奶,显然是不能跟小时候的花生汁相比了。
整个世界都在变,老的东西,就比如刚才齐鸣书记所讲的老领导的习惯,又能留得下多少呢? 吃完饭,齐鸣坚持要自己送邹部长到别墅休息。
程一路和刘海峰也就近开了房间,下午的谈话也在湖海山庄进行。
考察组不走,考察结果不出来,南州市委的中心工作就在这儿。
天大的事,能大过官场上的人事?何况这人事,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市长。
甚至,在齐鸣书记的眼里,邹学农在见卞卫东书记时,卞书记说了什么,更加重要。
那也许就是关系到齐鸣的命运的。
邹学农既然透了口风,齐鸣就得想办法让他透露得更多些,散发的信息量更大些。
这样,才好决定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
省委一把手的意见,就是方向。
工作上可以出点差错,方向上可是绝对不能有半点失误的。
程一路稍稍休息了一下,离开了湖海山庄。
下午有一个会议,原来安排好了的,是张宜学部长牵头的大讨论第一阶段总结会。
这样的会议虽然务虚,但是既然大讨论已经开展起来了,程一路在会上的讲话也就沿着这个基本思路往前走。
他强调了三点: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二是要静下心来,在讨论中思考。
三是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讨论。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大讨论,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是成果呢?说没有,也不确切,的确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认识提高了。
说有多大,更不确切,空泛的理论学习,和形式上的心得体会,其实只是一种应付。
所以,程一路在讲话时,重点强调了要紧密联系自身工作。
“我们开展大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通过大讨论来促进工作,来检查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发展经济的目的。
因此,我建议讨论办开展一项活动:就是每个单位,每个县都要针对南州当前的客观实际,提出几条好的建议和对策。
哪怕一条也行。
关键要有针对性。
我看我们的有些干部,一说对策,第一句就是提高决策水平,强化发展意识。
这是对策吗?不是!是套话,空话,官话。
我不希望这次大讨论中出现这样的声音,我希望都是落在实处,掷地有声的声音,是对南州经济发展能用得上见得着的声音,是真正关心南州发展从心里发出的声音……” 张宜学在总结时重点重复了程一路副书记这一段话,作为下一步大讨论的指导意见。
会后,张宜家请程一路副书记参加晚上的一个应酬。
程一路说:“学农部长还在湖海山庄,我得过去看看。
不然说我不重视啊!” “这倒也是。
到宣传部这边来,跟一路书记打交道多了,我觉得一路书记处理问题是相当到位的。
难得啊!这次推荐,我看一路书记应该……”张宜学欲言又止。
程一路笑了,说:“服从组织安排吧。
都是工作,是吧?” 回到湖海山庄,邹学农副部长正在和市直领导谈话。
程一路和齐鸣坐在房间里,齐鸣突然问:“什么时候去北京啊?” “没有安排。
”程一路
领导问老总:职工呢?老总说:都吃过了。
中途领导小解,到餐厅后面一看,职工们都一字溜儿地蹲在地上,拿着空碗,等着吃饭呢。
领导一回来,脸就黑了,想发作。
吓得这老总脸也黑了,不知怎么办才好。
幸亏当时他在场,他拉住领导解释说:不是老总要让职工们饿肚子,而是您不太了解基层的情况。
您坚持要在职工食堂就餐,老总也只好这样了。
领导听了,觉得有理,也就没再批评这企业老总。
后来,过不久,齐鸣到国家发改委听人说,这领导把这“良好习惯”给改了。
“就是嘛,有时候啊,过分贴近群众,其实是脱离群众啊!”邹学农笑道。
齐鸣也笑,程一路低着头,正在慢慢地品着花生奶。
小时候,母亲曾用亲戚家送的花生,用自家的小手榨,花功夫榨花生汁。
那汁是真正原味的,地道的,含在嘴里,绸子一般润滑。
而这花生奶,显然是不能跟小时候的花生汁相比了。
整个世界都在变,老的东西,就比如刚才齐鸣书记所讲的老领导的习惯,又能留得下多少呢? 吃完饭,齐鸣坚持要自己送邹部长到别墅休息。
程一路和刘海峰也就近开了房间,下午的谈话也在湖海山庄进行。
考察组不走,考察结果不出来,南州市委的中心工作就在这儿。
天大的事,能大过官场上的人事?何况这人事,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市长。
甚至,在齐鸣书记的眼里,邹学农在见卞卫东书记时,卞书记说了什么,更加重要。
那也许就是关系到齐鸣的命运的。
邹学农既然透了口风,齐鸣就得想办法让他透露得更多些,散发的信息量更大些。
这样,才好决定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
省委一把手的意见,就是方向。
工作上可以出点差错,方向上可是绝对不能有半点失误的。
程一路稍稍休息了一下,离开了湖海山庄。
下午有一个会议,原来安排好了的,是张宜学部长牵头的大讨论第一阶段总结会。
这样的会议虽然务虚,但是既然大讨论已经开展起来了,程一路在会上的讲话也就沿着这个基本思路往前走。
他强调了三点: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二是要静下心来,在讨论中思考。
三是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讨论。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大讨论,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是成果呢?说没有,也不确切,的确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认识提高了。
说有多大,更不确切,空泛的理论学习,和形式上的心得体会,其实只是一种应付。
所以,程一路在讲话时,重点强调了要紧密联系自身工作。
“我们开展大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通过大讨论来促进工作,来检查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达到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发展经济的目的。
因此,我建议讨论办开展一项活动:就是每个单位,每个县都要针对南州当前的客观实际,提出几条好的建议和对策。
哪怕一条也行。
关键要有针对性。
我看我们的有些干部,一说对策,第一句就是提高决策水平,强化发展意识。
这是对策吗?不是!是套话,空话,官话。
我不希望这次大讨论中出现这样的声音,我希望都是落在实处,掷地有声的声音,是对南州经济发展能用得上见得着的声音,是真正关心南州发展从心里发出的声音……” 张宜学在总结时重点重复了程一路副书记这一段话,作为下一步大讨论的指导意见。
会后,张宜家请程一路副书记参加晚上的一个应酬。
程一路说:“学农部长还在湖海山庄,我得过去看看。
不然说我不重视啊!” “这倒也是。
到宣传部这边来,跟一路书记打交道多了,我觉得一路书记处理问题是相当到位的。
难得啊!这次推荐,我看一路书记应该……”张宜学欲言又止。
程一路笑了,说:“服从组织安排吧。
都是工作,是吧?” 回到湖海山庄,邹学农副部长正在和市直领导谈话。
程一路和齐鸣坐在房间里,齐鸣突然问:“什么时候去北京啊?” “没有安排。
”程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