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关灯
平。

    所幸的是,现在黄一平操办这种事,无须绞太多脑汁了,因为背后不是还有个赵瑞星么? 25 赵瑞星拿着那份关于提拔林松的报告,约了黄一平到家里喝茶。

     所谓喝茶,不过是个借口,实际上就是商量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修理林松、拆掉于树奎这只臂膀的巨的。

     最近一段时间,黄一平与赵瑞星走得很近,经常坐到一起闲聊。

    闲聊的时间,大多是夜里廖志国回宿舍休息,或者是悄悄约了于丽丽、杨艳在阳城大酒店会面。

    聊天地点哩,刚开始是打游击,有时在两个人的办公室,有时在某个茶馆、宾馆,也有时会在哪个单位的会议室。

    不过,这些地方都不是很理想。

    夜里关在办公室,虽然也还清静,可万一让同事看到了,总归难免让人家生疑;市区的茶馆、宾馆,到处都能见到熟脸,再说两个大男人行踪、神态鬼鬼祟祟,弄得像搞“断背”的“同志”一样;至于单位的会议室之类,倒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预先同人家打招呼,先得解释大半天,而且也给对方添了麻烦。

    后来,就选了现在的地点——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幢单体别墅,赵瑞星说是他亲戚的物业,但黄一平感觉就是他自己的私产。

    因为他们进来聊了几次,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生人,赵瑞星对里面环境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远远超出借用的程度。

     看得出来,赵瑞星是个谨慎的人,平常不太喜欢与人闲聊。

    这当然主要是出于职业特性。

    黄一平其实也是如此,身在官场核心圈,谨遵言多必失的古训。

    可是,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两个原本出言、交友皆谨慎的人,却很快就成为了一对绝配聊友,默契程度就像一对磨合了多年的齿轮。

    当然啦,于赵瑞星这一方而言,多一些接触黄一平这个大秘,主要是为了更好把握廖书记意图,便于做好工作。

    于黄一平这一方来说哩,除了熟悉赵瑞星这个人,巧妙传达廖志国的意图外,他还觉得赵瑞星确是组工队伍里的一个奇才,通过频繁接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不久的将来,他到某个地区、部门做了主要领导,尤其是像县(市)、区长、书记那样的官员,处理人事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

    弄不好,你就可能让人家给蒙骗或修理了。

     “这个林松,跟在于树奎后边跑得太远了,恐怕得想个办法拉他一把,也算是挽救年轻干部吧。

    ”黄一平说得很轻松,乍一听有点像在开玩笑。

     “是的,于树奎他们有本钱执迷不悟,林松一个小小的宣传部长,哪里来的这种本钱?关键时刻,组织上不帮他,就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任!可是,良机难觅哪。

    ”赵瑞星也打了个哈哈。

     “你是组织部长,再复杂难办的事情,到了老哥你这儿,也一定会有办法。

    ”黄一平道。

     “老弟过奖了。

    这事还真不太容易咧。

    你看啊,这林松不过是个副处职宣传部长,又是于树奎的心腹,我们若是想在海北动手阻力太大。

    当然啦,要不是考虑到廖书记与他们的关系,硬动手也不是不行。

    可是,万一弄不好,于树奎就会强力反弹,也给我们这边造成被动。

    要么不动,动则必有十成把握才行!”赵瑞星说。

     “能不能利用这个报告,干脆顺应于树奎的要求,当真组织人马前去考察,然后在考察结果上做点文章?一个干部考察结果不理想,不也可以动一下?”黄一平问。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

    一般情况下,凭我多年搞组织工作的经验,想在这方面动点脑筋、做点手脚并不太难。

    你可能也知道,所谓民主推荐、测评之类,表面看程序规范、结果客观公正,其实完全由我们的人掌控局面。

    至于那种个别考察谈话,更是背靠背单独进行,最终结果也基本上尽在掌握。

    再说,就凭他一个宣传部长,不论于树奎多么宠他,也不管他多么善于做人,总归还会有几个对立面嘛。

    别的不敢吹,我只要在海北呆半天,找一两个人聊聊,马上就能知道哪些人是他的朋友,他的敌人又在哪里。

    若是想帮他讲话,咱就专门找他的朋友谈,相反,咱就专找他的敌人了解。

    可是,现在的难处在于,一方面,于树奎知道我是廖书记的人,肯定会加倍警惕,尽量不让我们掌握到真实情况,甚至根本接触不到那些反对派;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能够将结果控制成对林松不利,可于树奎仍然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借机攻击廖书记,说我们这边打击报复。

    还有,假如林松考察结果不佳,对他而言,最多只是提拔不成,或者在舆论上臭他一下,却无法将其从于树奎身边剥离,说不定反而会促进他们贴得更紧。

    因此,从考察上搞垮林松的做法,不是很有把握,也不太可行。

    ”赵瑞星的思维相当严谨、缜密。

     黄一平听了,感觉非常有道理,不禁感叹道:“毕竟是阳城政界有名的老组工,考虑确实周到。

    ” 赵瑞星喜欢抽烟,对茶道也颇讲究。

    黄一平受其感染,聊天时偶尔也点上一支烟吞云吐雾,并泡上一杯绿茶、普洱之类。

     两人对面而坐,不知不觉已喝掉两壶水,还是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唉,算啦,这个先不说它,咱们扯点闲篇,如何?”赵瑞星提议。

     “好的,赞同。

    我喜欢听你说点段子。

    ”黄一平笑道。

     黄一平与赵瑞星亲密接触近两个月,已经熟悉对方一个习性——遇事思路受阻,不论事体多大多急,并不着急上火,而是随时岔开主题闲聊,有时甚至还找人喝点小酒打圈牌。

    事实上,闲扯也好,娱乐也罢,其思维一直未有片刻停歇,而且往往很快就能从某个无关小节上受到启发,获得答案。

    说到底,此人思维跳跃性大,时有奇思妙想,确非等闲人物。

     赵瑞星平时爱阅读,记忆力也好,装了满肚子的故事,也大都与人事有关。

     “最近在读一本书,关于历代权术大家的故事,很有意思。

    一平,正好我想请教一下,你在大学读的是历史,知道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权力玩家吗?”赵瑞星拉开架势,看来准备大扯一番了。

     “赵部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要和我过招历史,那你可就找对对象了。

    是按朝代罗列,还是以姓氏笔画为序?随便!”黄一平笑道。

     “这我相信。

    但是,我让你把数巨限定在十个以内,你会选择哪些人?”赵瑞星问。

     黄一平略一思索,伸开手指便开始列数:“秦始皇算一个吧,魏王曹操算一个吧,司马懿算一个吧,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吧,宋太祖算一个吧,还有……” “停停停!”赵瑞星没等黄一平将另一只手举起,马上打断道:“我就知道你数来数去都是那些帝王,这个落俗套了。

    我承认,那些帝王如果没有相当的权术,怎么可能打下、坐稳一片江山呢?可是,我从刚刚看的一部书上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史上真正堪称大权术家者,其实多数是帝王背后的那些智囊,其中包括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

    ” “哦,愿闻其详。

    ”黄一平打趣道。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诸葛亮辅助蜀主,这些知名人物就不说了。

    你知道秦朝有个赵高吧?”赵瑞星问。

     “当然知道。

    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太监,很著名的乱政宦官哩。

    ”黄一平说。

     “狗屁!什么乱政宦官,那是你们搞历史的一帮文人,出于各自的不同心态、动机,事后所下的结论,未必真正符合事实。

    你看啊,那个奴隶出身的赵高,原本识不了几个大字,只是凭借身处宫廷的便利条件自学成才,受到秦始皇的高度信任。

    后来,等到始皇帝驾崩了,他出于对大将军蒙恬、蒙毅兄弟的忌恨,千方百计不让与蒙氏兄弟亲近的公子扶苏继位,而极力扶持另一皇子胡亥。

    为此,他先后用计降服丞相李斯、废掉公子扶苏、整死大将军蒙恬,如愿将胡亥扶上帝位。

    对于继位了的胡亥,赵高又想方设法哄其开心,诓其沉浸于娱乐,实际上等于是做了傀儡。

    你想想,一个身体残疾的太监,居然能将一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斗败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该是多么的不简单哪!”赵瑞星感叹。

     “也是,还真是你说的这样。

    ”黄一平嘴上应付,心里却在嘀咕:在阳城很多人眼里,你赵某人一个,我黄某人一个,或许就是这样的乱朝宦官哩。

     “而且,我还发现,所有权术计谋之类,归结到理论上来,都离不开一部兵书……”赵瑞星说到这里,故意卖了个关子。

     “《孙子兵法》!”黄一平道。

     “是。

    别看《孙子兵法》讲的是带兵打仗那一套,其实却完全是权谋之术,其中很多道理完全适用于做人的工作。

    乖乖,你看那个赵高在修理扶苏、李斯、蒙氏兄弟那些人时,什么暗度陈仓、调虎离山、偷梁换柱等等,几乎样样都同三十六计对应得上。

    ”赵瑞星的语速渐渐放慢,这是他若有所思的明显特征。

     “不错。

    据说国外很多知名大学,在开设现代管理课程时,都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

    ”黄一平眼睛紧盯赵瑞星,巨光充满期待。

     “对呀,处理这个林松,我们何不用个调虎离山之计?”赵瑞星用力一拍桌子,大声疾呼。

     “你是说出了海北地界,他于树奎就无能为力了。

    ”黄一平顿悟其妙,却又有点疑惑:“可林松是于树奎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岂可轻易调离海北呢?” “这个好办,他于树奎不是要提拔林松吗?那我们就在推荐、测评、考察等程序上来个欲擒故纵,有意给林松说些好话,然后趁其不备找个理由将他弄到市里来,搞个明升暗降,或者先升后降。

    至于那个副书记,可以在海北另外选个人。

    ”赵瑞星信心满满。

     “好啊!你这哪里只是调虎离山,不是还有偷梁换柱、上屋抽梯吗?真是太绝了!”黄一平赞叹不已。

     “哈哈哈哈!”赵瑞星的笑,不免有点令人汗毛倒立。

     “于树奎会上当么?”黄一平还是不太放心。

     “海北那边我自有办法。

    不过,市里还要你帮忙配合,否则事情难成。

    ”赵瑞星说。

     “一言为定!”黄一平起身告辞。

     26 赵瑞星带领的考察团队,直达海北县委办公大楼。

    县委组织部长率领一众手下,早就在门口迎接。

    那种稍显隆重的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