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中楼·贰
关灯
小
中
大
人探询的神情,缓缓扬起了唇角,五官现出极柔和,却也极疲累的神色,黑眼睛里似乎亮起一点光,又迅速熄灭黯淡了下去——“那些都是少年时的游戏笔墨,差不多都已经忘记了。
荒唐的幻想,不提也罢……” 他的声音温雅而平缓,低低的好像怕惊扰了什么人。
围屏下的金鸭香炉轻吐着烟气,凝结的翠烟宛转盘绕着,仿佛有些未曾言明的弦外之音,若有若无地缭绕不散。
(三) 珠镜夫人轻吁了口气,脸上现出了淡淡的憾色。
波俏的眼神一扫,正迎上李琅琊同样希望落空无可奈何的表情。
而卢蕊一行人,却有种“松了口气”的微妙反应,似乎很是庆幸这该死的“怪谈时间”能提早结束。
“那么,就这样好了——”随着珠镜夫人的两下击掌,小黛轻盈地步上厅堂,怀中抱着一架古筝,恭谨地放在珠镜夫人面前。
桐木湘纹,紫檀雁柱斜飞成阵,琴身的颜色暗沉,肌理深邃,愈发衬出十三根泠泠发光的银弦。
珠镜夫人轻轻俯上了五指,极轻极微,尚不成形的乐声泄漏出一声两声。
一个有点慵懒的起手式,却又像在云笺上写下情诗一般郑重优美。
“没有怪谈,也是好的……毕竟沈公子真正引以为傲的是诗才。
”夫人的表情忽然带了一点点狡黠的顽皮。
“对一个诗人最高的赞美,就是在盛大的宴席上歌唱他的诗篇——不知您愿不愿给我这个表达敬意的机会?” “呃……我……”沈雪舟红了脸,一时应对不出。
端华却迫不及待地叫起好来:“小黛早说过夫人的琴艺超群!要感谢夫人给我们这个聆听仙乐的机会呢!” 珠镜夫人莞尔一笑:“——我呢,不喜欢那些描写长安风景和富贵少年的冗长古风体,也对边塞、游仙诗没什么兴趣。
沈公子最负盛名的的乐府民谣,才最适合这样的清宵绮筵啊……” 不知什么时候,纤指已经套上了玳瑁护甲,随着微微锐利的一声交错,银弦掠过风回池塘一般的轻翳,琴声仿佛潺潺银河之水,铮琮跳跃着流遍了华堂。
那并不存在的暗流甚至把细碎星光溅上了座中人的衣襟,真想寻找却又消散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与琴声缭绕生辉,华美悠扬中略带低沉的歌声。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
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 “——是《子夜四时歌》啊!”李琅琊轻轻说出了声。
那是模仿少女口吻,描写四季风物来倾诉相思的民歌体裁,从南北朝至今,许多诗人写过,沈雪舟便是当下独擅胜场的名手。
只是这一刻,夜宴的座上客几乎不同程度地起了怀疑——那么明白如话,真挚如火的情诗,真是这位缺少神采几近木讷的男子写出来的么?他那苍白的心,怎么装得下那些芳香浓烈的情感? 珠镜夫人似乎没有这些飘浮的杂念,她低垂着黑如丝羽的睫毛,已完全沉浸在四季的风光流转之中,那样甜美又悲哀,从尘土中开出花朵的爱怜心情,一字一字,像月光下的蛛丝般细细痴缠。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饷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与子结绸缪,丹心此何有。
” “北极严气升,南至温风谢。
调丝竞短歌。
拂枕怜长夜。
” 随着纤长的手指按弦转调,轻灵的旋律再次循环。
萌动绿意的早春,水殿风来的盛夏。
霜林遍染的金秋,北风入庭的寒冬,与那诗中的良人亦步亦趋,琐琐碎碎,每过一日,每过一刻,都是步步生莲花的喜悦,直到把如常飞逝的时光,织成一幅转侧生光的锦缎——叫人怎生得忘? 古筝的声音是属于淑女的,端庄而清丽。
薄媚的余韵偏又像水云缓缓弥漫,有种甘美的
荒唐的幻想,不提也罢……” 他的声音温雅而平缓,低低的好像怕惊扰了什么人。
围屏下的金鸭香炉轻吐着烟气,凝结的翠烟宛转盘绕着,仿佛有些未曾言明的弦外之音,若有若无地缭绕不散。
(三) 珠镜夫人轻吁了口气,脸上现出了淡淡的憾色。
波俏的眼神一扫,正迎上李琅琊同样希望落空无可奈何的表情。
而卢蕊一行人,却有种“松了口气”的微妙反应,似乎很是庆幸这该死的“怪谈时间”能提早结束。
“那么,就这样好了——”随着珠镜夫人的两下击掌,小黛轻盈地步上厅堂,怀中抱着一架古筝,恭谨地放在珠镜夫人面前。
桐木湘纹,紫檀雁柱斜飞成阵,琴身的颜色暗沉,肌理深邃,愈发衬出十三根泠泠发光的银弦。
珠镜夫人轻轻俯上了五指,极轻极微,尚不成形的乐声泄漏出一声两声。
一个有点慵懒的起手式,却又像在云笺上写下情诗一般郑重优美。
“没有怪谈,也是好的……毕竟沈公子真正引以为傲的是诗才。
”夫人的表情忽然带了一点点狡黠的顽皮。
“对一个诗人最高的赞美,就是在盛大的宴席上歌唱他的诗篇——不知您愿不愿给我这个表达敬意的机会?” “呃……我……”沈雪舟红了脸,一时应对不出。
端华却迫不及待地叫起好来:“小黛早说过夫人的琴艺超群!要感谢夫人给我们这个聆听仙乐的机会呢!” 珠镜夫人莞尔一笑:“——我呢,不喜欢那些描写长安风景和富贵少年的冗长古风体,也对边塞、游仙诗没什么兴趣。
沈公子最负盛名的的乐府民谣,才最适合这样的清宵绮筵啊……” 不知什么时候,纤指已经套上了玳瑁护甲,随着微微锐利的一声交错,银弦掠过风回池塘一般的轻翳,琴声仿佛潺潺银河之水,铮琮跳跃着流遍了华堂。
那并不存在的暗流甚至把细碎星光溅上了座中人的衣襟,真想寻找却又消散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与琴声缭绕生辉,华美悠扬中略带低沉的歌声。
“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
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 “——是《子夜四时歌》啊!”李琅琊轻轻说出了声。
那是模仿少女口吻,描写四季风物来倾诉相思的民歌体裁,从南北朝至今,许多诗人写过,沈雪舟便是当下独擅胜场的名手。
只是这一刻,夜宴的座上客几乎不同程度地起了怀疑——那么明白如话,真挚如火的情诗,真是这位缺少神采几近木讷的男子写出来的么?他那苍白的心,怎么装得下那些芳香浓烈的情感? 珠镜夫人似乎没有这些飘浮的杂念,她低垂着黑如丝羽的睫毛,已完全沉浸在四季的风光流转之中,那样甜美又悲哀,从尘土中开出花朵的爱怜心情,一字一字,像月光下的蛛丝般细细痴缠。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饷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与子结绸缪,丹心此何有。
” “北极严气升,南至温风谢。
调丝竞短歌。
拂枕怜长夜。
” 随着纤长的手指按弦转调,轻灵的旋律再次循环。
萌动绿意的早春,水殿风来的盛夏。
霜林遍染的金秋,北风入庭的寒冬,与那诗中的良人亦步亦趋,琐琐碎碎,每过一日,每过一刻,都是步步生莲花的喜悦,直到把如常飞逝的时光,织成一幅转侧生光的锦缎——叫人怎生得忘? 古筝的声音是属于淑女的,端庄而清丽。
薄媚的余韵偏又像水云缓缓弥漫,有种甘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