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里不太平

关灯
舵主外表粗疏,内心却颇为细腻,用话堵住谢小玉,就是要让他领这个人情。

     “是修练方面的事。

    ”谢小玉肯定不会上当,要玩心眼的话,他也不算差。

     果然这话一说,罗舵主再也无法强劝。

    修练方面的事,关系到各家的功法秘诀,不合适乱问。

     这时,一道豪迈的声音从外面响起:“我说为什么大开中门?原来有贵客来临。

    ” “太好了,堂主回来了。

    ”罗舵主喜形于色。

     说话间,一个身形矍铄、鹤发童颜,一身青衿长衫的枯瘦老叟走了进来。

    这个老叟的身后跟着一男一女,看上去都不到二十岁。

    男的英俊,背着一把宝剑;女的美艳,捧着一杆浮尘,像是侍童,又像弟子。

     “在下玉书门朱宇恒。

    ”老叟朝着谢小玉打了个稽首。

     “在下谢小玉,至于出身……不说也罢。

    ”谢小玉叹道。

     他这一叹既是因为心中那一丝芥蒂,也是因为这个老叟让他感到难缠。

     老叟不摆堂主的架子,却以同为门派中人的身份讲理,接下来肯定会请他座谈叙话,偏偏他还推托不得。

     他推托就不只是不给忠义堂面子,而是不给玉书门面子,老叟绝对可以以师门被辱为理由对他出手。

     所以他不提师门,也就是表示他不想提过去的事,没什么可谈的,谈起来全都是伤心事。

    对方再想强拉他叙话,那就太不讲理了,是往伤口上撒盐。

     老叟没想到自己绝妙的一招,居然如此轻易被化解,心里微微一沉。

    不过他的脸上没有表露出来,反而越发温和地说道:“既然你我同为门派中人,能够在天宝州相遇也算有缘,不知道阁下想买些什么?” “这位小哥要买用来养经护脉的丹方。

    ”铁嘴张在一旁抢先说道。

     “这样说来,阁下对炼丹有些研究?”老叟笑着问道。

     “我的一个朋友对炼丹略知一二。

    这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在天宝州想要弄到现成的丹药实在太难了。

    ”谢小玉仍旧是原来那套说辞。

     这番话不管能不能骗倒别人,至少没什么破绽。

     “这没问题。

    ”老叟不敢肯定谢小玉的话是真是假,但是他也不急,反正真假很容易搞清楚。

     “打开内库。

    ”老叟吩咐道。

     “这不太合适吧?内库重地,我这么个外人如果知道底细总不太好。

    反正我要的东西就这么简单,如果有这样的丹方,直接拿给我就是了。

    我顺便还想买一口丹鼎、一些符纸和一支符笔,不需要太好,能用就行。

    ”谢小玉又不傻,这种没必要的人情他根本就不想领。

    他来这里只想做买卖,钱货两讫,不亏不欠。

     老叟不好再坚持,只得答应。

     东西很快就拿来了,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满字,旁边是一口银光闪闪的丹鼎,大小如斗,表面布满蝌蚪符文。

     谢小玉眼睛一亮,不过他随即摇了摇头,道:“这口丹鼎太好了,我那个朋友用不了,也不敢用,怀璧其罪啊!他可不像我是剑修,境界虽然比我高,但是真的交手,他还不如我呢。

    ” 连怀璧其罪这样的词都说出来了,老叟明白,他如果坚持要送这分人情,就有居心叵测的嫌疑。

    他的堂口以忠义为名,对名声还是比较在意。

     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老叟感觉有力无处使,对方的年纪看上去很小,却是个老江湖。

    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道:“把所有的丹鼎全都取出来,让小哥自己挑。

    ” 谢小玉这一次没有拒绝。

     丹鼎这东西并不关系一个帮派的安危,被外人知道也没关系,没人能够在这上面做文章。

     很快,一口口丹鼎被搬了出来,都是能够随身带走的小丹鼎。

    那种重达万斤、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鼎炉就没必要拿出来。

     谢小玉早已经暗中用了“观天彻地洞幽大法”,一双眼睛暗蕴神光,他的目光在那些鼎炉间扫来扫去。

     摆出来的丹鼎有好有坏,其中有三口鼎炉和刚才那口银鼎属于同一等级,略微差一些的有五、六口之多,再次一等的就更多了,大部分都属于这个等级。

     谢小玉正打算从中挑选一口合适的,突然无意中扫到一口拳头大小的丹炉。

     这口丹炉外表斑驳,布满青绿色的铜锈,炉壁四周没有光晕,炉膛里也没有灵气氤氲蒸腾,完全就是一件普通铜器。

    但是此物的底座上却开了九个口子,透过那斑驳锈迹隐约可见炉壁上有许多小点,如漫天星辰散布炉体,中间还有极细的线段相连。

     谢小玉的心头一震,脑子里立刻闪过一段文字。

     “上古丹术,法自天地,炉于人同,有经、有脉、有窍、有穴……” 眼前这口丹炉完全符合那些描述,表面星星点点的是穴位,中间连通的是脉络,底下的九个口是九窍。

     人有九窍,必然天资不凡;炉有九窍,恐怕也不简单。

     太古的东西未必都好。

    那时候一切只具雏形,简陋粗糙,远没有现在精细和繁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够留存至今的东西绝对不会差。

     太古之民无人教化,只能以天地为师,他们观星辰运转,明人体穴位,观江河奔腾,悟血脉流转。

    那个时候造器也一样,仿照人体造出经脉窍穴,然后注入天地灵气,日月精华,让它们自行演化。

     这样做,也就太古时代有这个可能。

    那时候修士极少,却遍地都是资源,随便一棵路边的小草在现在也是天材地宝。

     不过,就算资源丰富得让人难以想象,当时造器的成功率仍旧很低。

    一千件器物里九百九十九件会失败,只有一件成功。

     成功的这一件可不得了。

     天孕地养,蕴自然之道,那已经不是法器了,而是法宝,还不是后世修士研究出来的那种法宝。

     “我就要它好了。

    ”谢小玉一把将那口丹炉拿了过来。

     众人都有些意外,有几个人甚至脸露不豫之色。

    大家都以为他就算不拿最好的,也至少会要一个中下等的鼎炉,没想到居然取了一口近乎于废物的东西。

     “人各有志。

    ”老叟叹息一声。

     谢小玉这次没有解释,他乐得便宜。

     丹炉已经到手,剩下的东西就很简单。

    很快,老叟身边的那名少女拿来一大一小两只盒子和一支笔。

     两只盒子都是用沉香木做成,其中一只有半尺长、一寸宽。

    打开盖子,里面整整齐齐叠放着许多符纸,每一张符纸颜色明黄,正面隐含蜡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