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哪些版本的《红楼梦》可看出这一点来呢? 有条件作为分析依据和能反映出问题的本子,其过录的底本只能是在作者还活着时抄出的。

    我们可确知的只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因此,我也只就这三种抄本的情况来谈。

     最接近原稿的是甲戌本。

     如果作者直到最后时刻还在写书或改书,那么,距他逝世时间最近的庚辰本应是他自己的最后定本(有的研究者就是这么认为的),文字上应比早于它的甲戌本更接近原稿、更优,情节上或至少在某些细节上应比甲戌本有更合理、更精彩的改动。

     可是,情况却全然相反。

     从总体上看,前后抄本的情节或文字并没作什么变动,凡有异文处,几乎都是甲戌本的文字优于庚辰本,可信度也大得多;庚辰本却只有抄漏、抄错和个别字句细节上的改变,不难看出,这些改变都出自他人自作聪明的妄改胡添。

     下面所举,都是些最明显的例子。

     (一)大段文字抄漏为何不补上? 这一点我已经说过,小说楔子中青埂峰下的顽石,遇见一僧一道的一段情节,从“说说笑笑”到“登时变成”共四百二十几个字,仅见于甲戌本,且与其前后文字一样,都有朱笔脂评侧批,共七条,而庚辰及其后诸本皆无。

     从情节的不可或缺看,只能是抄漏的结果。

    这样的漏,在我看来,还不可能是抄手看错了或多翻了原稿一页所致,因为如果那样,前页最后一句话缺尾,跳过一页,后页开头一句无头,必能发现或必有语不可通的破绽痕迹出现。

    可是没有。

    前后接不起来的话,被“焊接”得好好的,从语句上基本挑不出太大的什么毛病来,只有文理上太突兀,令人有点不可理解;还有应作改动而未改的“且又”二字,可算是瑕疵。

    这最大的可能是,甲戌本过录时,原稿还是完好的,以后才缺了一页,所以无可依据,只好勉强将两头连接起来。

     在整理、誊抄过程中,原稿缺页或破失的情况,时有发生。

    比如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到惜春谜为止,“此后破失,俟再补”。

    此外,还有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说过“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后,接着道: 众人大笑起来。

    只听外面乱嚷 到此为止,连“下回分解”之类的话也没有。

    这是庚辰本的情况。

    诸本此句也均无交代。

    因而我们无从知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乱嚷嚷。

    下回开头也没有结束行牙牌令的交代,直接写喝酒。

    据此可推断第四十回末也因破损而残缺了一页。

     可知到了庚辰本过录时,原稿于一僧一道“说说笑笑”之后的确缺了一页。

    不得已,才经整理者一番“缝补”,将前后文句连接起来。

    这当然不可能是作者自己删去的,因为这段文字是根本不应删也不会删的。

    退一步说,就算作者自己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