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周奚挑起嘴角,“我喜欢这个定义。

    ” 不仅仅是为了利益缔结的盟友,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肩战斗的战友。

     宁延克制住心底翻腾的情绪,问,“那你愿意吗?” 愿意把后背交给我,和我一起去抗争、去搏斗、去厮杀、去实现我们的野心吗? 做GP的,都有一张蛊惑人心的嘴,既能让LP把身家交给你打理,又能让创始团队相信你的加入会让企业如虎添翼,成为下一个行业独角兽。

     无疑,宁延更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然而,他遇到的是周奚。

     “宁延,没有什么关系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的确可以成为战友,但也一定会再做对手。

    ”周奚轻轻笑了一下,“我的野心比你想的要大,你真的敢把后背交给我吗?” “有何不敢?”宁延亦是轻笑,“有人说过,池塘里如果只有一条鱼,最后只能是鱼死,水臭。

    资本市场这片海里,不应该只有KR这条鱼。

    ” 周奚撇嘴,“又拿我的话堵我?” “有什么错?”宁延反问得一语双关。

     周奚白他一眼,“还想吃包子吗?” “你不喜欢,换别的吧。

    ” 第9章 晨光渐明,空寂无人的青石板小路上,宁延和周奚并肩而行。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打S基金的主意?”周奚问得很直接。

     “两年前。

    ”宁延答得干脆。

     周奚偏头看他一眼,“藏了两年,你那副眼镜看来确实有点用。

    ” 宁延轻笑,“也分人,对你就没用。

    ” 周奚不理会他的暗示,继续抛出自己的推断:“两年前,于老和几位专家向上面递交了一份关于S基金运营的调查报告,是你在背后主导的?” “不是。

    ”宁延摇头,进一步解释,“是于老在那之前找到我,希望我能出资赞助他们一个研究项目。

    ” 作为经济学泰斗,最早提出S基金入市的主要倡导者,于瑞丰一直关注着S基金的实际运营情况。

    但多年来,碍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他和团队始终无法掌握到一手信息和资料。

     大约三年前,于瑞丰突然找到宁延,希望他能出资支持他的团队做一个项目。

     “于老当时只让我出一笔钱,并没说做什么用,直到后来有一次他希望我利用KR的人脉联系几家企业,想去做尽调,我才猜到他在干什么。

    ” 于瑞丰用了整整一年,追踪S基金的运营机构的持仓情况和动向,建模测算综合收益、运营成本,并深入到他们持仓的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税收、对当地经济贡献等等,最后得出了一份深度调查报告。

     “你应该没看过最后的那份报告。

    ”周奚断言。

     于瑞丰之所以被政-学两届尊重,就是因为他为人刚正不阿、心怀家国,是一个非常有信仰且讲原则的人。

    他没有利用S基金管理部门给他的经费和人力,带着团队做独立调研,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所以,尽管他用师生情谊请宁延出资帮忙,但在未经上-面授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