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灯
小
中
大
李稚一愣,他听都没听过这个士族,摇了下头,“不认识。
” 谢珩打量着他,李稚还以为他是不相信自己的话,“我真的从没有听说过亳州卢氏。
”他下意识重复了一遍,“我没有去过亳州。
” 谢珩点了下头,“别怕,我只是问一问。
” “大人,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 “没有。
我随口问问。
”谢珩望着他,“你文章写的挺好的。
” 李稚一听这话眼睛不由得睁大了,实在没想到这篇东西会得到这么个点评,他下意识有点心虚,连话都没敢接,他自然知道这是对方的安慰,这让他更加无地自容了。
谢珩看他这副惊恐的样子,很轻地笑了下,“吃点东西吧,你也写了这么久了,饿了吧?”他将裴鹤取来的糕点放在对方的面前,“尝尝吧。
” 李稚看向盘子里精致的糕点,伸手拿了一块,默默地吃起来,也不作声。
谢珩将那篇文章折了随手夹在书页中,李稚看他这么做,又看他一眼。
谢珩随意问道:“这糕点还合你口味吗?” “很好吃。
” “慢些吃。
” “嗯,好。
”李稚僵硬地又往嘴巴塞了一块。
看起来这篇文章的事就这么过去了,谢珩也没有再提。
李稚内心有些懊恼,本来若是写的好了,或许有机会给对方留个好印象的,他想归想,但也绝不敢再提这事,更不敢说让他再重写一篇,刚刚那篇东西已经够丢人现眼了,他还让对方坐着等了一个多时辰,想想都想死。
怎么会这样呢? 谢珩看着内心饱受煎熬的李稚,脑子里却在思索着另一件事。
李稚吃完糕点,这天色实在太晚了,谢珩就留了他在府上住下,李稚刚听见时有点意外,但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就答应了下来。
等李稚跟着侍者离开后,谢珩对裴鹤道:“去查查卢贺的那篇《春时赋》是怎么回事。
” “是。
”裴鹤立刻应下来,但又没有明白具体查什么,“大公子这是……” 谢珩放下手中的茶盏,“那篇文章恐怕不是他自己写的。
” 《春时赋》是盛京家喻户晓的名篇,以春时为题,写的是春江、春山、春月、春花、春草五景,一共两千字,从千年前旺盛烂漫的春景写起,一直写到了千年后抱明月而长终,洋洋洒洒,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最难得是满纸深情,一度被誉为“奇情第一”。
两年前,亳州卢家的二公子卢贺在长公主寿宴中信手写出这篇文章,传阅过后震惊了四座。
梁朝的文人从没有这么写文章的,这里的世家大族信奉清谈和玄道,人要绝情忘欲,文章要清且玄,文人们自称白玉楼人,恨不得字字冰清玉洁,要模仿仙人的笔迹才好。
然而卢贺却另辟蹊径,他那篇满纸深情的《春时赋》几乎打动了所有人,甚至是那些目下无尘的老学究。
为什么?因为人生而有情,追求至真至善的情是人性的本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少年人自有这种真诚豁然去拥抱天地万物,他眼中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见者无不震撼动容。
这篇文章做到了,它就是“奇情第一”,卢贺这个名字也随之传遍盛京士族圈子,短短两年间他一路高升,如今已经是青州府尹,可以说,他仅凭借着一篇文章就将自己的士族门第从二流抬到一流,虽然这与卢家在青州的数十年谋划也不无关系,但不得不说,那篇文章为他敲开了荣华富贵的大门,而且或许是最难的一道门。
谢珩见过那篇名噪一时的《春时赋》,名副其实,确实是奇情,虽然也能挑出许多毛病,比如不够凝达干练,用典也普通,但瑕不掩瑜。
卢贺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写出过这样的文章,他觉得也正常,毕竟这种以情动人的文章,或许真的只是灵光乍现一挥而就,惊鸿照影不可再寻,但少年人这点灵气难得。
直到今日,谢珩看见了另一个人写的东西。
怎么说呢?文章这种东西,尤其是有情的文字,确实是会认主的。
因为写情即写人。
李稚今晚写的那篇赋确实一言难尽,但那股贯穿全文的气还在,谢珩虽然已经许多年没有正经地写过什么东西了,但他这点眼力还是有的,《春时赋》,和今晚他看
” 谢珩打量着他,李稚还以为他是不相信自己的话,“我真的从没有听说过亳州卢氏。
”他下意识重复了一遍,“我没有去过亳州。
” 谢珩点了下头,“别怕,我只是问一问。
” “大人,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 “没有。
我随口问问。
”谢珩望着他,“你文章写的挺好的。
” 李稚一听这话眼睛不由得睁大了,实在没想到这篇东西会得到这么个点评,他下意识有点心虚,连话都没敢接,他自然知道这是对方的安慰,这让他更加无地自容了。
谢珩看他这副惊恐的样子,很轻地笑了下,“吃点东西吧,你也写了这么久了,饿了吧?”他将裴鹤取来的糕点放在对方的面前,“尝尝吧。
” 李稚看向盘子里精致的糕点,伸手拿了一块,默默地吃起来,也不作声。
谢珩将那篇文章折了随手夹在书页中,李稚看他这么做,又看他一眼。
谢珩随意问道:“这糕点还合你口味吗?” “很好吃。
” “慢些吃。
” “嗯,好。
”李稚僵硬地又往嘴巴塞了一块。
看起来这篇文章的事就这么过去了,谢珩也没有再提。
李稚内心有些懊恼,本来若是写的好了,或许有机会给对方留个好印象的,他想归想,但也绝不敢再提这事,更不敢说让他再重写一篇,刚刚那篇东西已经够丢人现眼了,他还让对方坐着等了一个多时辰,想想都想死。
怎么会这样呢? 谢珩看着内心饱受煎熬的李稚,脑子里却在思索着另一件事。
李稚吃完糕点,这天色实在太晚了,谢珩就留了他在府上住下,李稚刚听见时有点意外,但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就答应了下来。
等李稚跟着侍者离开后,谢珩对裴鹤道:“去查查卢贺的那篇《春时赋》是怎么回事。
” “是。
”裴鹤立刻应下来,但又没有明白具体查什么,“大公子这是……” 谢珩放下手中的茶盏,“那篇文章恐怕不是他自己写的。
” 《春时赋》是盛京家喻户晓的名篇,以春时为题,写的是春江、春山、春月、春花、春草五景,一共两千字,从千年前旺盛烂漫的春景写起,一直写到了千年后抱明月而长终,洋洋洒洒,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最难得是满纸深情,一度被誉为“奇情第一”。
两年前,亳州卢家的二公子卢贺在长公主寿宴中信手写出这篇文章,传阅过后震惊了四座。
梁朝的文人从没有这么写文章的,这里的世家大族信奉清谈和玄道,人要绝情忘欲,文章要清且玄,文人们自称白玉楼人,恨不得字字冰清玉洁,要模仿仙人的笔迹才好。
然而卢贺却另辟蹊径,他那篇满纸深情的《春时赋》几乎打动了所有人,甚至是那些目下无尘的老学究。
为什么?因为人生而有情,追求至真至善的情是人性的本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少年人自有这种真诚豁然去拥抱天地万物,他眼中的世界竟然是这样的?见者无不震撼动容。
这篇文章做到了,它就是“奇情第一”,卢贺这个名字也随之传遍盛京士族圈子,短短两年间他一路高升,如今已经是青州府尹,可以说,他仅凭借着一篇文章就将自己的士族门第从二流抬到一流,虽然这与卢家在青州的数十年谋划也不无关系,但不得不说,那篇文章为他敲开了荣华富贵的大门,而且或许是最难的一道门。
谢珩见过那篇名噪一时的《春时赋》,名副其实,确实是奇情,虽然也能挑出许多毛病,比如不够凝达干练,用典也普通,但瑕不掩瑜。
卢贺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写出过这样的文章,他觉得也正常,毕竟这种以情动人的文章,或许真的只是灵光乍现一挥而就,惊鸿照影不可再寻,但少年人这点灵气难得。
直到今日,谢珩看见了另一个人写的东西。
怎么说呢?文章这种东西,尤其是有情的文字,确实是会认主的。
因为写情即写人。
李稚今晚写的那篇赋确实一言难尽,但那股贯穿全文的气还在,谢珩虽然已经许多年没有正经地写过什么东西了,但他这点眼力还是有的,《春时赋》,和今晚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