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来到封神的第31天

关灯
注,衙卫们更加不敢马虎。

     他们按照摄政王的安排,在衙门口放了一个青铜箱,再用木材打了一块告示板。

     他们将地痞暂且收押,告诉民众他们取证还需要时间,如果手中有证据,随时可以将证据呈入府衙。

    如果害怕得罪人,可在没人的时候悄悄将证据投入青铜箱内。

     这是府衙处理的第一个案子,朝歌的民众都在关注。

     府衙不负民众期待,每日将进程张贴在告示板上。

     地痞每被确立一个罪行,人们便大声欢呼。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人们就连普通的温饱都无法解决,整日行色匆忙且双目茫然。

     他们想与人交谈,但如此贫苦的情况下又能交谈什么?怕是有人还嫌弃说话会浪费自己的力气。

     但地痞之事有了,一下子整个朝歌都将注意力集中于此。

    人们饭后或者相遇,都会以此为话题。

     “听说又被判了一个罪名!” “是吗?这都攒了多少罪名了?他们真该死!” “我记得那地痞前两年好像打了我小舅子家媳妇的姑姥爷。

    ” “啊?此等事快快去禀报,切莫让他逃脱!” 地痞之案毕竟是第一例,子升难免破例追溯往日罪行。

     但实际上,随着报案的人明显增多,子升做出了要求。

     [报案最好报颁布法令之后发生的案子,府衙也会优先处理。

    法令颁布之前的案子,除非是生死攸关的案子,府衙才会帮忙处理,但有些刑罚也会被量减。

    ] 子升颁布这条规矩,一来是因为乱世之中没有几个人是清白的,再加上当时律法较松,很多人犯罪而不自知。

    倘若真秋后算账,恐怕会人心惶惶。

     二来是因为人力有限。

    若真每个人都要把几十年前的旧账翻出来,就算来一百个府衙也不够用。

     这条命令一发布出来,一些人感到困惑不解,但见到是摄政王发布,凭着对子升的信任他们也无任何异议。

     有此想法的人尚且年轻,他们没注意到家中长辈或者关系较近的亲属总算松了口气。

     事后,地痞的手下伺机报复回去。

     他们不知道是何人告发了他们老大,于是他们将矛头对准了那日他们老大所抢劫的人家。

     那户人家的大门被砸开,地痞们大摇大摆走了进去,一家人哆哆嗦嗦发抖,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民众却不怕了,好几个人见状头也不回的向府衙跑去。

     事后,十条法令又加了一条。

     [罪人被惩处后,如若心生不满,其人或其亲属朋友对他人报复,处刖刑。

    ] 刖刑,即断掉膝盖以下的腿。

     自此,风平浪静。

     解决完了纪律风气问题,子升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最重要的方面上,即人们的粮食问题。

     一说到粮食,子升便头秃得不行。

     当前粮食紧缺,若是有100人,所有的粮食加起来便只够15人吃饱。

     而且许多青壮还被征了军,劳动力更是少的不行。

     子升该怎么办?解散军队,让人们回去种地? 拉倒吧。

    殷商都快亡了,军队要是解散了,大家只剩下歇菜了。

     越是在这个时候,军队越是不能停。

     子升翻动脑海中记忆,试图找出乱世让人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