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合作

关灯
来旺在星沙大学上学的时候,新西兰那边的农场也到了收获的时节。

    七千五百亩稻田足足出产了八千多吨稻谷,让农场所有的工人瞠目结舌。

     现在集团的事情暂时都是张文芳在管理,不用来旺去过多操心。

    张文芳不准备将七千多吨稻谷送回国销售。

    而是直接在新西兰注册了一家粮食公司,并注册了“fuwang”商标。

     大米虽然不是欧美人的主食,他们的饮食更加多元化。

    而且即便食用大米,他们使用的方法会让习惯了米饭的中国人很是纠结。

     但是随便哪个国家,华人都拥有强有力的购买力。

    习惯了中餐的中国人,走到了哪里大都会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

    这也是中餐厅在全球遍地开花的原因。

    欧美国家对有机食物极为推崇,他们更愿意为好的食物支付费用。

     从一开始,福旺农场便已经做了有机大米认证。

    国外的认证机制虽然很严格,但是办事的效率也很高。

    福旺农场在收获第一季水稻之前,便已经拿到了有机大米认证证书。

     这个时候对福旺大米进行包装然后发布售货信息,很快便有买家联系上门。

    毕竟这么大一笔的有机大米,是一笔不小的生意。

     买家是一家国际连锁零售企业沃玛,福旺大米的检测报告以及福旺大米在中国的火爆销售状况,以及福旺大米的中国背景,令他们颇感兴趣。

    要知道任何角落都会有大量的华人。

    由于华人吃苦耐劳,肯拼肯干,到了那个地方,他们总是能够从最低层,一步一步低往上爬,华人富商在任何地方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

    中国背景的有机大米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沃玛能够在世界范围经久不衰,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这一家企业很显然精通中国之道。

    他们并没有前往福旺农园的新西兰公司进行洽谈,而是由其所在的中国公司直接与福旺农园总部取得联系。

     中国人更喜欢与自己的同胞做生意,这一点,美国人看得很清楚。

     沃玛中国公司总经理刘立宝来到了已经搬迁至大学城的福旺农园总部。

     由于酒店暂时只用下面两层作为福旺果饮的门店。

    其余的楼层暂时闲置了起来。

    所以,张文芳等人一商量,干脆直接将总部搬了过来。

     将总部搬迁到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临近高效,集团招聘人才更便利。

    而且福旺集团的培训中心,也设立在这里。

    这样一来,也便于对人才培训的管理。

    福旺集团的发展是跨越是发展,所以在人才的储备上有着非常严重的不足。

    所以,人才培训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张文芳对于刘立宝的到访,很是吃惊。

    原因是之前福旺集团与沃玛公司几乎没有交集。

    之前福旺大米的销售,也基本是与国内的一些零售业进行合作。

    而到了今年,福旺大米基本上由福旺集团自己的福旺农园进行出售。

    少量供应以前的合作者。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