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太平清领书》

关灯
塞给我一卷竹简,你看看吧。

    ”他从袖子里拿出竹简递给姬乐:“《太平清领书》,我听你跟老爷子提过。

    ” 太平清领书? 姬乐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木碗,立刻抢过竹简。

     拿在手中,姬乐便感受到一股奇异力量充斥竹简。

     他惊喜万分:“果真是神话时代,道法显圣,《太平清领书》在东汉时代,哪有这么神异?” 仓颉:“或许我们故土也有神异,只是我等不得而知呢?” “或许吧。

    ”姬乐没有争论这个,他只要知道,当故土之物融合本世界的法则后,会自动产生玄妙作用就行。

     《太平清领书》是一本道教经典,据说是《太平经》的前身,太平道便以此作为根本,来了一场黄巾之乱。

     姬乐打开阅读,只见上面写道:“天地开辟贵本根,乃气之元也。

    欲致太平,念本根也,不思其根,名大烦,举事不得,灾并来也。

    ” 略过几段,后面又说:“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

    ” 姬乐哈哈大笑:“到底是道教的经典,看来跟后世的《太平经》没多少,差别。

    太一化道,万气化生,方仙道的根本奥义,无非‘炼气’二字。

    ” 青年奇问:“你还懂方仙道?” “当年跟朋友一起看过几篇道经。

    不过我没他懂得多。

    ”姬乐想了想:“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形由乎无名。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者,道也。

    道从一起,生二,化三,渐变万物……怎么样,还是有点水平的吧?” 姬乐一脸嘚瑟,没想到当年闲暇时候瞧的东西,在这里也能用上。

     “不清楚,反正我对这些听不懂。

    老爷子呢?” “国灵所指,便是道之起源吧?道藏经典在老朽这也有备份。

    如果大人有兴趣,回头可以默一份看看。

    ” “不要!”姬乐果断回绝:“我文化功底还没高到那个地步。

    ” 见仓颉还要说话,姬乐转移话题:“《太平清领书》号称一百七十卷,这里只有一卷,莫非只是前篇?” “赵志文说是通篇在此,可能竹简另有玄机?对了,还有一件事。

    我下午把你那‘五斗米’试探问了问。

    钱正河没反应,但赵志文瞳孔收缩,似乎很惊讶。

    事后,他才把这部竹简塞给我。

    ” “五斗米?什么五斗米?”仓颉一怔,连忙问:“天师道?赵志文和天师道有关?” “只是试探一下罢了。

    ”姬乐头也不抬,目不转睛盯着仙术,阅读太平清领书的内容。

    这可是东汉时期的初始版啊!跟后世被经过不断修改的《太平经》截然不同。

     “或许还能看看《太平清领书》和《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关系。

    ” 而仓颉飞快思考:“天师道的创立时间也在东汉,而且是顺帝时期。

    如果那批先民中,有五斗米道的人。

    但因为太平教创立后,转投入太平教创立‘黄天君’,倒也说得过去……” “那么——国灵大人打算扶持仙道吗?”仓颉神情严肃起来,语气凝重道:“您打算在此世兴盛仙道?” 姬乐这时才放下仙书,缓缓抬头。

     青年和仓颉看着他澄静的双眸,只听他道:“不,我只是打算改革夏国的修行体系。

    仙道,是一个现成的体系,不是吗?” “但牵扯太多,恐怕土著神会有反弹。

    ” “所以才要假托巫道之名。

    说到底,方仙道离不开战国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更离不开道家的黄老之术。

    只要隐去痕迹,不用担心。

    ” “而且老爷子大可放心,我没心思竖立‘黄天君’,眼下的八主神还能维系一段时间。

    ” 言下之意,自然是等夏国真正成长起来后,便要效仿故土道教,来一场“伐山破庙,扫六天故鬼”的大事。

     姬乐早就想好了,我诸夏之上岂容异神在侧? 不过他比太平教要聪明,行事更加含蓄。

    要一步步慢慢试探,慢慢养精蓄锐,培养自家战力。

     作为国灵,长生久视,他有这个耐心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