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笔有通天力,文字动鬼神
关灯
小
中
大
余媖等人众星捧月般围着仓颉,带他游览学宫,让老者心中大为快慰,颇有衣锦还乡之感。
出来后,他脸上仍挂着笑容。
姬乐见了,忍着背后的酸疼,扯出笑容问:“老爷子看得如何?我们直接去明宫?” “可以。
”仓颉在余媖搀扶下上车,坐在姬乐对面。
看着姬乐脸色略带苍白,仓颉关切问:“你没事吧?” “没事。
”姬乐伸了个懒腰,故作轻松道:“方才久坐,有些累了。
”之后,他闭上眼,靠着细软打盹。
青年撇撇嘴,对姬乐这慵懒的模样有些看不过去,便跟仓颉搭话说:“老爷子了解这里的军事情况吗?” “学宫有些记录,夏国目前常备士兵有五千人。
” 青年心中一跳,直接问:“总人口呢?” “四十八万。
其中汉裔十万,奴隶三十八万。
”他所言的记录比姬乐更加精确,但青年脸色越发阴沉。
本来他还打算为夏国练兵,可如今看来…… “这常备军都是汉裔?二十抽一,还是有些少了。
” “足够多了。
跟那些一两万人就称呼为城邦国家的小国相比,容纳近五十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是这里的大国。
” 至少在整个大陆的东方,夏国是一个横扫周边的庞然大物。
仓颉对夏国的发展还是挺满意的。
如今这个蛮荒时代,更类似五帝时代的巫治。
只不过多了一群真正存在的神灵。
而在神灵威胁的情况下,还能扎根立足百年,先民们已经极尽所能,功大于过。
“百年传承,又经历数次大变,能有这基业已是我诸夏福祉。
杨家烈公一脉得此功勋,后人才能坐稳国主之位。
” “哼!一个连祭天大礼都没举行的国家,连国号都是假的。
杨柯的王位稳不稳,还要两说。
” “一定稳。
”仓颉正色道:“我知道你忧虑杨氏和国灵的矛盾。
你且放心,老朽在此,断不会让他们反目。
” 在史皇氏眼中,双方都是华夏之民,一个国君,一个国灵,他们之间的这点矛盾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这个诸神林立时代,他们首要做的是一致对外。
两个半神级别的战力,这是诸夏大幸。
“但愿一切如老爷子所想。
”青年看着小憩的姬乐,脸上带着几分嫌弃:“不然这厮拼一个玉石俱焚,大家都不愿意看。
” “善。
” 不一会儿,众人来到明宫。
明宫风格与学宫又有不同,学宫仿照太学,殿宇林立,秩序井然。
而明宫则看起来更加崇尚自然淳朴。
在一片花海绿荫中搭建竹屋,以供病人们歇息。
只有中间依稀排布着几座宫殿,简单作为平日研究医术,保存典籍的地方。
青年眼睛一亮:“明宫这边倒是切合自然。
” 余媖介绍说:“当年我等按照阴阳五行论研究,发现聚拢木气最适宜疗伤。
这明宫所在之地,便是一座巨型的阵法。
” 在这阵法范围内,病人治愈的速度要比其他地方快至少一倍。
这也是夏国之所以壮大的命门之一。
“那为何不放在东方之位?”姬乐好奇问:“东方主生发,乃青木格局,最适合啊。
”刚从车上下来,他腿脚有些抖,赶紧借用闻花香的动作遮掩。
衣摆下垂,同时捂住右臂的淤青。
“那是木宫所在,主农桑之事,更加需要这个位置。
” 正东和正西为木宫与金宫之地。
木主民生,金主军事。
一个负责平日的农桑耕种,一个负责冶炼金铁。
但这两者经常联合在一起,毕竟制造车马、建筑,离不开木工和铁匠的协作。
说白了,金宫和木宫就是九宫城里的科技研究所。
只不过金宫偏向于军事,冶炼金铁,制作兵器。
而木宫更偏向于民生,制作国民需要的日常用具。
类似锄头、镰刀等物,毕竟需要用铁,有时需从金宫调度。
而培养种子、豢养畜类,则在木公之地。
因此,这里又被称呼为农宫,以神农氏为主祭。
出来后,他脸上仍挂着笑容。
姬乐见了,忍着背后的酸疼,扯出笑容问:“老爷子看得如何?我们直接去明宫?” “可以。
”仓颉在余媖搀扶下上车,坐在姬乐对面。
看着姬乐脸色略带苍白,仓颉关切问:“你没事吧?” “没事。
”姬乐伸了个懒腰,故作轻松道:“方才久坐,有些累了。
”之后,他闭上眼,靠着细软打盹。
青年撇撇嘴,对姬乐这慵懒的模样有些看不过去,便跟仓颉搭话说:“老爷子了解这里的军事情况吗?” “学宫有些记录,夏国目前常备士兵有五千人。
” 青年心中一跳,直接问:“总人口呢?” “四十八万。
其中汉裔十万,奴隶三十八万。
”他所言的记录比姬乐更加精确,但青年脸色越发阴沉。
本来他还打算为夏国练兵,可如今看来…… “这常备军都是汉裔?二十抽一,还是有些少了。
” “足够多了。
跟那些一两万人就称呼为城邦国家的小国相比,容纳近五十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是这里的大国。
” 至少在整个大陆的东方,夏国是一个横扫周边的庞然大物。
仓颉对夏国的发展还是挺满意的。
如今这个蛮荒时代,更类似五帝时代的巫治。
只不过多了一群真正存在的神灵。
而在神灵威胁的情况下,还能扎根立足百年,先民们已经极尽所能,功大于过。
“百年传承,又经历数次大变,能有这基业已是我诸夏福祉。
杨家烈公一脉得此功勋,后人才能坐稳国主之位。
” “哼!一个连祭天大礼都没举行的国家,连国号都是假的。
杨柯的王位稳不稳,还要两说。
” “一定稳。
”仓颉正色道:“我知道你忧虑杨氏和国灵的矛盾。
你且放心,老朽在此,断不会让他们反目。
” 在史皇氏眼中,双方都是华夏之民,一个国君,一个国灵,他们之间的这点矛盾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这个诸神林立时代,他们首要做的是一致对外。
两个半神级别的战力,这是诸夏大幸。
“但愿一切如老爷子所想。
”青年看着小憩的姬乐,脸上带着几分嫌弃:“不然这厮拼一个玉石俱焚,大家都不愿意看。
” “善。
” 不一会儿,众人来到明宫。
明宫风格与学宫又有不同,学宫仿照太学,殿宇林立,秩序井然。
而明宫则看起来更加崇尚自然淳朴。
在一片花海绿荫中搭建竹屋,以供病人们歇息。
只有中间依稀排布着几座宫殿,简单作为平日研究医术,保存典籍的地方。
青年眼睛一亮:“明宫这边倒是切合自然。
” 余媖介绍说:“当年我等按照阴阳五行论研究,发现聚拢木气最适宜疗伤。
这明宫所在之地,便是一座巨型的阵法。
” 在这阵法范围内,病人治愈的速度要比其他地方快至少一倍。
这也是夏国之所以壮大的命门之一。
“那为何不放在东方之位?”姬乐好奇问:“东方主生发,乃青木格局,最适合啊。
”刚从车上下来,他腿脚有些抖,赶紧借用闻花香的动作遮掩。
衣摆下垂,同时捂住右臂的淤青。
“那是木宫所在,主农桑之事,更加需要这个位置。
” 正东和正西为木宫与金宫之地。
木主民生,金主军事。
一个负责平日的农桑耕种,一个负责冶炼金铁。
但这两者经常联合在一起,毕竟制造车马、建筑,离不开木工和铁匠的协作。
说白了,金宫和木宫就是九宫城里的科技研究所。
只不过金宫偏向于军事,冶炼金铁,制作兵器。
而木宫更偏向于民生,制作国民需要的日常用具。
类似锄头、镰刀等物,毕竟需要用铁,有时需从金宫调度。
而培养种子、豢养畜类,则在木公之地。
因此,这里又被称呼为农宫,以神农氏为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