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淮细心一些,恐怕林氏连他都能骗过。

     知晓了前因后果,裴少淮先是宽慰母亲,说父亲报喜不报忧,为的就是让她放宽心一些。

     等母亲情绪缓和了一些,裴少淮建议道:“孩儿看书时,曾读到,东阳府城是南北水运的最后一城,自东阳府沿运河再往北,就到了京都。

    母亲也知晓,大舅南下扬州,多是跟从内河船只运货,从南到北,每过一城都要歇上一两日。

    ” “淮儿是何意?”林氏敏锐,已经猜到了几分意思。

     裴少淮继续道:“父亲所在的玉冲县隶属东阳府。

    母亲不若趁着如今东阳府城还在善后水患,门面价低,在城内码头边上置办些产业。

    一来可以不时去料理一二,顺道去看看父亲,有个落脚的地方。

    二来,父亲在玉冲县三年官期,县上贫瘠待垦,他总不好一直往京都这边伸手,母亲置办好以后,父亲在那边才能有所傍身、立足。

    ” 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林氏听后,心里已经记下,不过,她又教育裴少淮道:“这些都不是该你想的事,县试在即,你理应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可不许再分心了。

    ” “这回母亲可错怪孩儿了。

    ”裴少淮解释道,“这科考,远不止要写文章,大庆朝疆域内的各个地方,民风民俗,高山湖河,也是要多多了解的。

    ” “你可少唬我读书少。

    ” “孩儿何时唬得过娘亲。

    ” 春节过后,林氏很快便差人去东阳府城物色门面了,自不必多述。

     …… …… 童试三年两考,二月县试,四月府试,六月院试。

    若是顺利,半年之间,三场连捷,即可从小学童步入到童生、秀才行列。

     县试,顾名思义,即是县衙举办的科考,各地考生皆需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

     京都城东一带,虽是天子脚下,但按属地划分,理应属于顺天府宛平县。

    是以,城东一片,所住的达官贵人、功勋人家,他们的儿孙辈想要参加科考,便需通过宛平县衙来报名。

     两个功勋人家若是起了争执,都住在城东,首先办理案件,亦是宛平县衙。

    要不怎么会有人戏说——“朝廷管治天下,宛平管治朝廷”呢? 宛平县令的上一级,顺天府尹,连名称都与其他知府不一样,比知府高一品,属三品官。

     这两点,足以见得,在京都之地的县令、府尹,是受朝廷格外重视的,亦格外受京都城内各方权贵抬捧。

     …… 一月底,宛平县衙如期贴出布告,二月六日如期举办辰年岁考,五日连考五场,即日起,诸位京都籍贯的学子,可开始报名。

     裴少淮、裴少津、徐言成三个小子,找人互保,再找廪生作保,诸多琐事,一一办妥,最后一起到宛平县衙报名。

     负责笔墨登记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秀才,当听到徐言成十一岁,淮津两兄弟才十岁时,忍不住抬眼,唏嘘道:“如此年岁,就开始参加童试,不得了不得了。

    ” “少年意气,且来一试罢了。

    ”裴少淮谦虚道。

     老秀才一一核实了三人的姓名、籍贯、年岁、体貌等,将登记好的“入场书”交回到他们手中。

     出了县衙,裴少淮看了一眼那张“入场书”,只见体貌一栏写着“身材较矮、肤白、浓眉、脸上无痣”等,再看裴少津的,写得也差不多。

     好事的徐言成凑过来看,一眼过后,哀叹一声,道:“我就知晓,每回都是我与众不同。

    ” 摊开一看,上头写着:长了一副招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