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关灯
数千年来,朝贡体制一直存在。

     周围小国依附大国生存。

     但这种体制也有很大弊端,中原王朝的物产一直吸引周边的窥探。

     若强盛还好,稍有孱弱,就会被四面围攻。

     先朝末年的时候,四边来攻打的小国不计其数。

     在先皇登基前,那会承平国四周也是如此。

     否则怎么会有古博城之乱,以及灌江府本地豪强勾结分裂之乱。

     而且一直以来,海边房桦府附近海岛上的贼寇,到现在都盯着周边捕鱼的渔船,好抢人财物,再捉奴隶卖出去。

     气候温暖,水果药材较多的益宁府也是依靠当地指挥使的强力。

     否则先皇怎么会容忍他们的强势。

     就连被调回来的前屯青崖指挥使,他也是抗击过北边敌军的,那边敌军的铁骑,现在都虎视眈眈。

     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

     承平国的良种实在太让人震惊,各地指挥营也在填充军备。

     要知道古博城那边的关市已经进行四五年,而关市税经过改制,已经把各地军队略略养回来一切。

     加上当初分良种的时候,优先给的官田,各处屯兵所自然也是先分到。

     如今的军队跟当初已经大不一样。

     几种情况下来,原本的围攻跟窥探,自然便是讨好跟朝贡。

     往常年前,也有几个小国请求,这些小国一向交好,来就来了。

     可今年一次性有数百小国想过来,实在太不一样。

     而且有些小国的名字他们都没听说过,谁知道是哪个政权。

     好在各地送文书过来的时候,已经调查个七七八八,剔掉些从未听说过的,还有些政权不稳的,又或者一个国家两个势力都在请求朝贡的,还剩下三十多个小国。

     较为稳定的国家,所求的也无非都是承平国现在各种先进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要同意这些人过来吗。

     如果过来,又要用什么样的礼仪接待。

     这是先皇都没经历过的场面。

     毕竟如此丰收的年份,别说外面人没见过,承平国本地人也是有生以来头一次。

     在金家的建议下。

     今年只让往年经常过来,又恭敬的国家朝贡,其他国家不许擅动。

     想给我们家送东西? 那也要看你家有没有资格。

     这些事朝臣们都有旧例可循,但发出不准朝贡的文书时,心里还是骄傲的很。

     不意外的话,他们这些国家会继续请求,还要专门学习他们国家的礼仪,带的东西,穿的衣服,行的礼仪,甚至文书格式,都不能有一点差错。

     错的就打回去。

     别怪承平国苛刻。

     而是想来朝贡,就要遵守承平国的规矩,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便是你们国王来了,也是如此。

     头一次请求,就让他们来了,岂不是显得太容易了? 纪炀有点理解,为什么盛世的百姓都会格外骄傲,这也确实值得傲慢的。

     既如此,就应该继续发展他们的农具种子。

     特别是农具,集举国之力研发出来的东西,一定能对农业上有帮助。

     再有纺织机器也一样,这种大大提高生产力的东西,怎么可以放松! 工部众人只觉得,以往他们在六部中虽重要,但研发这种东西,一直被视为旁门左道。

     那句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依赖外物,不应该把自己也变成器具。

     让很多人不齿这种研究, 毕竟要有君子之风。

     但想要提高生产力,就必须有这条路。

     这次的科技树,他一定要给点对了。

     好在火炮的发明已经走在前列,今年秋天的狩猎更是显现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