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番外四

关灯
不怕民智被启发的。

    只有满脑肥肠的大贪官和啥也不懂的糊涂官,他们把当地民生搞得一塌糊涂,才不敢启发民智。

     同理,一个忠君爱国的将军,也不怕在军中展开忠君爱国教育。

    杜明不曾去过西北。

    但他知道肯定有同僚被派往边疆,考察军中忠君爱国教育的进展。

     谁也不知道青衣使会以何种方式何种面目出现,连青衣使和青衣使之间都不能互通消息。

    若某个青衣使想消息作假,他就得把同僚全部收买了。

    而这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再说,除了青衣使,各路商队等民间组织也能传递消息呢! 不说别人如何,反正杜明作为青衣使,办差时极为仔细。

    他每到一个地方还会找有经验的老农,问一问近几年的天气情况,降雨如何呢,天气有没有反常,牲畜们都安分吗,地里每年的出产总数差异大吗……并且全部记录下来。

     去年的时候,他将某地气候反常的事上报给了朝廷。

    其实那时候,气候的反常才刚出一点苗头,那时还是春天呢,都没有播种,但不同村子里的好几个有经验的老农都说这一年只怕庄稼要歉收,杜明立刻把消息上报给了朝廷…… 朝廷这边呢,皇上把这事拿到大朝上去讨论了,新乐侯虽然不知道上报这个消息的人是他的旧仆杜明,但还是力挺这位青衣使。

    按照新乐侯的说法,正所谓熟能生巧,老农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他们就是这方面的行家,地里的出息如何自然要听行家的话。

    行家说会歉收,那朝廷这边就一定要做好调度。

     后来果然做了调度,粮食虽然歉收,但当地的民生并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杜明这一次回京述职,肯定是要升职的! 他去往吏部的时候,路过一条繁荣的街市,看到有人在排队。

    那队伍别提有多长了,呈蛇形从街的那头盘到了这头,然后又绕弯,盘去了左边巷子里。

     杜明觉得非常好奇,拉住一个人问:“老伯,请问这是在排什么队?” 老伯打量着杜明,笑道:“您是外乡人吧?今个儿《初旭集》发售,这都是排队等着买书的!”这老伯一看就是在地里刨食的,竟然也能说出书名呢。

     杜明有些恍然。

     老伯解释说:“不该啊,就算是外乡人,应该也听说过这本集子啊。

    据说每一册定稿的时候,都会由翰林院里的一位大人进行最终的审核。

    读书人都爱看这个!”因此到《初旭集》发售的日子,很多外地书商也会早早过来等着。

     杜明心道,不知道堂小姐如今还负不负责审稿了。

    若审稿一事依旧是由堂小姐负责的……这也太厉害了!不愧是堂小姐!平国公府里出来的都是俊杰! 杜明口中的堂小姐便是指颜楚骧。

    她费尽心思为第一册《初旭集》攒稿子的时候,杜明还在颜楚音跟前办差。

    杜明自然就知道一些内幕。

    颜楚骧并没有用《初旭集》为自己扬名,文稿上都用别号“知非”。

    双兔傍地走,无人辨雄雌。

     《初旭集》是这样子,有好的稿子就收,看当事人意愿,当事人愿意暴露身份用真名,完全没有问题;当事人不愿意暴露身份,那也绝对保证他们的隐私。

    江湖上有小道消息,说就连公主都取了别号,偷偷往《初旭集》投稿了。

     很多人都以为《初旭集》的幕后之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