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识老张

关灯
道,“那时候供销社可是好单位啊!公检法都没人愿意去,都抢着去供销社,谁寻思供销社黄的那么快!” 我心里暗道,“选择大于努力,你没选择好,做了‘库头’,好好看仓库吧!”嘴上说道,“供销社那时候可厉害啊,营业员威风八面,我去东西可没少受气。

    ” 老张尴尬一笑,也不再说什么了,领着我到了已经显得十分破败的院子,说道,“这原来是城关供销社,后来改成了仓库,咱们区下面十多个乡镇供销社的物资都储存在这里了。

    ”又笑了笑说,“搞不好还有八十年代的饼干呢!” 又陪这个老哥们聊了一会各自的情况,才知道他的表弟是我们院的罗志恒。

    罗志恒前年因为盗窃被抓了起来,现在还在郊区监狱蹲班,拉近了我和老张的关系。

    老张说兄弟,反正这些东西的入库单早就不知道去哪了,你随便拿吧,临了咱们再核算价钱。

     像我这种浸染于古都大辫子、裹脚布风气里的少壮守旧派,见了蒙着灰的旧玩意就跟看唐伯虎的《春宫图》那么兴奋,光闻闻这股子霉味,都觉得浑身得劲。

     老张这时候也识趣,自己找了个树荫坐下,自由自在抽着烟的样子,赛过神仙。

     过了一会,老张凑过来看我挑三拣四,我兴奋地拿着个茶壶给他看,说幸好你们供销社仓库制度完善,留下这么多宝贝。

     老张不解地问,“一个破茶壶有啥好的?我上班那会,新的都不值钱,现在旧了难道还值钱了吗?” “老大哥,您这就不懂了,物以稀为贵啊,那时候这种茶壶多的是,谁稀罕啊,茶壶是消费品,这些年下来用坏了的多了去了,能找个完整的不容易。

    ”我看他挺感兴趣,准备发展他这个下线,就给他介绍起来。

     “京城是好地方啊,从来就是富庶之地。

    以前是计划经济,吃个鸡蛋也有优势! 1958年的寒冬,一列满载东北红松的火车在蒸汽轰鸣中驶入永定门货场。

    这些从长白山深处砍伐的百年巨木,树皮上还凝结着松脂和冰碴。

    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老猎人岩温甩开砍刀,带着三百名族人钻进热带雨林。

    他们用藤条捆扎、牛马拖拽,将三十棵直径超两米的缅甸柚木运出深山——今仍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柚木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言归正传,说到这瓷器也一样,全国出了名的瓷窑,不管是南边的景德镇、醴陵、德化、萧山,还是北边的唐山、淄博、铜川、包头、太原,都把烧的最好的瓷器供应京城。

    你看我拿的这个茶壶,绝对是陕西庄里的精品,上边这簇梅花,画工不见得多细致,其实说起来北方画工的确有点糙,但绝对是栩栩如生饱含生机啊,这花骨朵,啧啧,真是把梅花含苞待放那个劲描述清楚了。

    您别说,还真有点汉八刀的遗风——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