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关灯
所谓虚值大钱是指币材不符合记重标准而铸制当十以上的虚高额钱币。

    刘备此番推出的新货币名唤“直十五铢”,比一般的五铢钱大一圈。

    大概有两到三个五铢钱那么重,可依荆国的汇率一个直十五铢等同于十个普通五铢钱。

    所以直十五铢看着很大很实诚,实质上刘备玩的还是以一换三的老把戏。

    倘若没有蔡吉的乱入,等一波物价上涨基本结束。

    币值趋于稳定时,刘备又会开始铸“直百五铢”,“直五百五铢”。

    “直千大钱”反正该操作理论上可以无限持续下去。

    历史上蜀汉铸大钱的政策一直持续到诸葛亮过世数年后才彻底玩崩。

    为平息众怒,刘备的继任者刘禅不得不重新铸造“五铢钱”。

    可那时邓艾的奇兵已经离成都不远了。

     然而如今随着蔡吉的出现,刘备才刚铸到“直十五铢”就遇到了棘手问题。

    毕竟“直十五铢”虽不及“三铢钱”来得无耻,可老百姓也不全是傻瓜。

    哪怕刘备以武力强逼百姓接受一个直十五铢换十个五铢钱,百姓也可以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规避官府的盘剥。

    一来二去之下,刘备除了开始几个月赚到了一点差价外,之后数月不管是入库的铜钱还是市面上流通的铜钱都越来越少,甚至大有绝迹之势。

     眼见铸钱之后,钱荒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刘备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无奈之下他只得急招诸糜竺、简雍、殷观乃至外派公干的诸葛亮、徐庶、习祯等一干文臣谋士入宫商讨应对之策。

    好在荆国的疆域并不大,没几天功夫人就都到齐了。

     这一日且见刘备端坐在由长沙太守府改建的宫殿之中,放眼环顾了一圈面前的重臣,继而忧心忡忡地发话道,“想必诸君已有所耳闻,长沙城内旬月之间,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

    长此以往,物贵钱少,府库空虚,当如何是好?” 刘备一席话好似鼓槌一般重重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其中习祯作为荆州本地世家的代表人物,本就十分反对刘备铸钱盘剥荆州本地富户。

    这会儿眼见刘备为钱荒一事急得直跳脚,他立马抓紧时机拱手进言道,“君上明鉴。

    而今荆南各地,钱荒物贵,市井萧条,皆因直十五铢而起。

    故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停止铸直十五铢,重发五铢钱,以平民怨。

    ” 刘备当然知晓百姓之所以不敢在市面上使用铜钱,乃是怕被官府强行以直十五铢兑换手中的五铢钱。

    可直十五铢终究是由刘备一手筹划并发行的,现在停止铸钱无疑是要他自打耳光。

    更何况就算此刻停止发行直十五铢,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钱荒的问题。

    所以刘备并没有搭理习祯的进言,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糜竺。

    因为曾经是徐州巨富的糜竺不仅是刘备的小舅子,同时也是刘备麾下最擅长经济的一名幕僚。

     然而迎着刘备热切的目光,糜竺却是甚为忐忑不安。

    须知糜竺此番也参与了直十五铢的铸造与发行,并向刘备提供了不少建议。

    如今眼见荆南因直十五铢闹得民怨沸腾。

    市井萧条,糜竺难免有些自责。

    于是他也跟着进言道,“臣以为习府君言之有理,应暂缓发行直十五铢。

    ” 刘备没料到糜竺会附和习祯的进言,不免也开始有些心虚起来。

    且就在他进退维谷之际,忽听坐在一旁的诸葛亮拱手进言道,“君上明鉴。

    虚值铸币有利有弊。

    利者。

    如高祖铸三铢钱以充国库。

    弊者,远有王莽虚值大钱,近有董卓烂铸小钱。

    可见利弊之道。

    盖因人而异。

    ” 诸葛亮的这番说辞可算是说到了刘备的心坎里。

    在他看来虚值铸币有利有弊,关键还得看人怎么去实施。

    想到这儿刘备忙不迭地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