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现实解说】一公务员处长已婚,与一女勾搭成奸。

    两人联络多靠电话,后来学会QQ,再赶时髦使用微博。

    一日,两人商量在酒店开房,以备行房,以为微博是QQ,发评论只能自己两人看见,于是使用手机微博商定时间地点并互递风骚,却不知暴露于网络之中。

    于是华夏一时震动,遂成一段佳话。

     处长长叹:“吾试,故不艺。

    ” 1.4(7.7)★★★ 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己拿着十余块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 【解析】??,就是干肉,基本上就是腊肉。

    孔子的学费就是腊肉,别以为腊肉不值钱,那年头,肉是很值钱的。

     孔子长大之后,由于士的身份得到承认,孔子得到了在官办学校的六艺义务教育,六艺,就是书数礼乐射御,士以上贵族阶层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孔子学习非常刻苦,因此很有学问。

    二十岁之后,孔子应聘前去季孙家族担任管耕牛和管仓库的小官。

    到三十岁,孔子辞职回家,开设了私立学校。

    之所以开设私立学校,是因为孔子看到官办学校已经难以为继,大量的士无法接受义务教育,并且义务教育水平低劣。

    同时,大量的社会底层有学习知识的愿望。

    因此,孔子决定自己办学,广招学生,传授知识。

     上面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就是说:“只要交学费,就可以入学。

    ”为什么孔子要说这句话呢?两个原因,第一,很多人不敢来报名;第二,孔子迫切需要很多人来报名。

     为什么很多人不敢来报名?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私立学校,按照周礼的规定,士以上阶层拥有在公立学校受教育的权利。

    但是同时,并没有给平民受教育的权利。

    那么,平民有没有资格受教育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态度。

    用现代话说,这是个法律空白。

    所以,孔子办私校就是打政策的擦边球,可以说,打擦边球的祖师爷也是孔子。

    但是严格来说,孔子私校是违背周礼的。

     还好,当时鲁国国君被架空,掌权的三桓家族也懒得管这样的事情,孔子的私校因此才能够开张。

     孔子的擦边球虽然成功了,可是谁来报名呢?士以上阶层可能质疑孔子的水平和私校的合法性,平民则很害怕自己没有资格受教育。

    因此,敢来报名的并不多。

     为什么孔子迫切需要很多人来报名呢?因为这是孔子养家糊口的饭碗,没有人报名,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拿什么养老婆孩子?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对大家说了这样的话,意思就是:来吧,只要交学费,就可以来学知识。

     孔子的学校没有设招生门槛,只要交学费,不论出身,一概招收。

     因此,孔子创办学校,也就是为了生活,谈不上什么社会担当。

     有人会说孔子只认钱,是拜金主义。

    但是,拜金主义与等级制度相比,不是人性很多、公正很多了吗?钱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挣到的,可是那种基于血缘的等级制度就是拼爹,那是从娘胎里的不公正。

     【现实解说】记得N年前我们就自诩义务教育了,不过那是家长的义务。

    后来好了,终于是国家的义务了。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