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灯
道小木门,应是这家为了方便从巷子出来走水道特意开的后门。

     阿媛轻轻敲了敲门。

     这家二层的马头墙下镶着一扇雕花木窗,此时窗前便映出一个人影,立时问道:“何事?”声音软糯,是江南特有的温柔。

     阿媛不慌不忙地答道:“沈娘子上回定的青团,我送来了。

    ” 那里面一听,马上应了。

    过得半晌,一个着竹青色绣花上襦,水粉色百幅裙的年轻妇人给她开了门,正是那沈娘子。

     沈娘子笑盈盈地客气道:“难为这下雨天,你还送过来。

    ” 阿媛揭开那小心翼翼用布遮住的大篮子,取出最上面几个用油纸包成大块的物事,笑回道:“说好的生意,便是下刀子也要来的。

    误了您家过寒食节,我便是告罪也不顶事儿了。

    ” 沈娘子笑着点点头,早拿了食盒将东西接了过来。

     阿媛道:“每包六个,一共四包,烦请娘子查看。

    ” 沈娘子笑着摆摆手,和气道:“数量必然不会少,味道更是让人放心。

    ”眼前这看着十五六岁光景的小丫头,沈娘子是有几分好感的。

    相貌乖巧,做事利落不说,小小年纪出来贩卖,很是不易。

    又瞧着她身子瘦弱,心下便又生出几分疼惜。

     阿媛见她满意,为人又爽快,想着将来能多做她几次生意,便又道:“这次还新做了艾饺和各色撒子,我包些给娘子尝个鲜吧。

    ”说罢从篮中取了几个放到沈娘子的食盒里。

     沈娘子见那捏成海燕状的艾饺颜色翠绿如玉,清香扑鼻,又见那金灿灿的撒子绾成各种形状,仿若金丝盘绕,顿时喜了眼,忍不住夸赞了几句。

     当下沈娘子便付了青团的钱,又多给了几个钱,说是补贴点她坐船的钱。

     阿媛道了谢,又小心地遮了篮子,重新撑了伞往下家去了。

     “歪枣巷第三户,巷口有棵歪枣树,有个瘸子爱坐树下。

    今日做这家王娘子第三次生意,要了五个青团,十个艾饺并三个撒子。

    ” “落日桥下第一家,此户临水有埠头,埠头下常系着只一人坐的小木船。

    今日做这家严婆婆第五次生意,要了十个青团,十个艾饺。

    不爱吃甜腻,要拿专门用黄油纸包了的,少油少糖的给她。

    ” …… 阿媛按着记忆又如此走了三四家,虽则都不是第一次去的,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寻着路线,又尽量多记些没走过的路。

     镇南虽只占枕水镇四分之一域,大小横竖也有十多条街巷,十多座桥,还有宽的窄的数不清的河道。

     因为多数是住宅,很多小街巷都没有名字,向人打听起来皆是麻烦。

    本地人住惯了,说起来哪家哪家在何处都是差不离,只是阿媛却必须费了心思去记了,这里可不比她家山上那个南安村。

    南安村占地虽也大,户数却不过七八十户,几条村路简简单单,走上两日便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