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是她出声了,也敌不过人家周围的声音大。

     阿媛只将篮子放好,摆了几个模样最好的糕点在外面,又支了块牌子出来,上书“寒食糕点,一个五文”。

    字不算好,倒是工整。

     阿媛算是村中少有的能识字的女子,而枕水镇盛行读书,不少人都是识几个字的,纵是那不识字的,看到精致的糕点,也知道问价。

     不一会儿,便有个打扮漂亮的妇人走了过来,看着那牌子和糕点颇有兴趣:“五文一个,倒是便宜。

    可以尝吗?” 阿媛知道自己卖得便宜,镇上的糕点铺可都趁着过节涨价了。

     她将早就切好的试吃品拿了出来,用细竹签子插了送到妇人面前。

     那妇人尝了不住点头,又问道:“这青团中的红豆馅似乎带着清凉,与别家不同,不知如何做的。

    ” 阿媛见她像个真心要买的,也不避忌,只道:“加了些薄荷叶的。

    春日湿气渐重,加了薄荷更帮那湿气透出来。

    味道也更清爽的,吃了人不乏。

    ” 那妇人听她说话细致,糕点又好吃,果然当下便买走了十多个。

     没过一会儿,又来了个老妇人,只瞟了那牌子一眼,目光便落到糕点上,直直地看了许久,才轻蔑地问道:“多少钱?” “五文一个。

    ”阿媛也不多讲。

    她瞧了那老妇人是见了刚才那年轻妇人试吃才走过来的。

     “鸡蛋也不过才五文一个,你这些个素糕点也太贵了,没啥稀罕。

    ” 阿媛被她这么一说,心里极不好受。

    那鸡蛋五文一个,是鸡生的。

    人不过喂喂食,待生了蛋便凑起来卖。

    自己做个糕点天不亮就起来,还要费好一番功夫。

    如今却被这老妇人说是不如那鸡蛋。

     不过阿媛自做这生意以来,见过的人也算多了,也不与这老妇人计较,知她那么说,要么是想压价,要么就是等她介绍一番糕点的特色,再蹭吃几个。

     阿媛偏偏不如她的意,只笑道:“不贵不贵,刚才那娘子便说我这糕点卖便宜了,卖上七文一个也值得起。

    若是放到河对面的铺子去卖,便要二十文一个不止呢。

    ” 老妇人见她伶牙俐齿,一点没了刚才见着青涩丫头的模样,讪讪的哼了一声,往前走了。

     阿媛也不往心里去,但凡这上了些年纪的人,少有几个不是惜财又贪小便宜的,本心不坏,只是颇为难缠了些。

     不过多时,又过来几个从镇北方向来的学子,在桥上逗玩了许久,又是吹糖人,又是玩博戏,似乎很少从书院里出来,凡事都觉得新鲜。

     这行人从阿媛的身边过时,也没停留,她的摊位并不显眼。

     阿媛却难得热情的吆喝起来:“青团,艾饺,撒子,买几个踏青游玩吃!” 那几人听着个甜美的声音,便侧身停了下来,看着那些糕点,好似突然有了兴致。

     阿媛热心地介绍了,又主动让他们试吃。

     那几人满意,便说要把她剩下的糕点都买了。

     阿媛却蓦地犹豫了一下,笑盈盈地推说自己要留了几个作为路上充饥之用,其余的便都给他们包了起来。

     “几位相公气度不凡,是镇北哪个书院的?”阿媛将油纸包递过去,状似无意地问道。

     那几人颇为自豪,均笑道:“是瑜枫书院。

    ” “今日书院休假,大家都出来踏青扫墓了吧?”阿媛接着问了。

     “也不尽然,自有那外地的好学之人,赶不回家扫墓,又不愿出门游玩的,便留在书院温书了。

    ” 阿媛想着,他家便是外地,今秋便要乡试,想必他还在书院用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