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定想办法给他送牢饭。

    ” 不得不说,重情重义。

     辛道昭摸摸前额,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天夜里,往阀阅上挂灯笼的是谁?” 居上和母亲对望了望,杨夫人唯恐有错漏,先问出了什么事。

     辛道昭说:“新昌坊的崔家宅邸,前夜被人趁乱破门了。

    兵卒进去后未动分毫,但家中老小都受了惊吓,晦气得很。

    往阀阅上挂灯笼,杜绝了那些人装痴作呆,是好事,不过自身太涉险了,挂灯的时候正值安定郡公率军入城,要是迎面遇上,只怕要出大乱子。

    ”说罢两眼盯住了居上,“说是个穿裙子的女子,是不是你?” 居上“啊”了声,支吾起来,“是我……不过我跑得快,没遇上。

    ” 就知道是她,阖家除了这个贼大胆,没有别的女孩儿敢在那个关头迈出门槛。

     辛道昭无奈之余,又调转枪头责问起了下人的失职,“高门大户,家仆奴婢众多,紧要关头全不见了,看来是我治家不严的罪过。

    既然奴不护主,那还留着这些人做什么?等事情过去,把前院的人如数发卖了,再换一批知道尽忠的人进来。

    ” 杨夫人自然说好,但碍于局势未定,暂时不便发作,眼下让她觉得不安的另有其事。

     “特意提起挂灯的事,别不是看出咱们以退为进,因此记恨上咱们了吧?” 辛道昭心里也彷徨,毕竟凌从训未必没有给四大家下马威的意思,原本借着暗夜还可以谎称闯错了门、杀错了人,你把阀阅照得那么清楚,人家的借口便没了,心眼小一点的,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可事到如今,是福是祸都听天由命吧,辛道昭安慰妻子,“我再想别的办法补救,先不必担心。

    ”转过头来吩咐居上,“你这两日好生劝劝你阿嫂,别让她进宫,要掉脑袋的,知道么?” 居上点了点头。

     杨夫人这才想起来追问:“那个安定郡公,是什么人?” “凌从训的长子,在北地时候就名声赫赫。

    凌家有四子,溯洄冽凅,个个骁勇,尤其这长子,据说擅谋断,有城府,若是凌从训要称帝,他必定是太子人选。

    ”辛道昭说罢,愈发觉得天命之说不得不信,“其实凌从训早就有野心了,你瞧他家那四个儿子的名字,从潆洄南望到遇冷凝结,然后化成坚冰万夫莫当……那就是一支箭啊,终于把长安城射破了。

    ” 一家三口长吁短叹,朝纲要变,他们这些人,渺小得如同蝼蚁一样。

     居上转头看外面,厅房前凿了个小池,池子中央摆了块泰山奇石,端午的大日头辣辣地照着,连石头都反光。

    不过池子里的鱼倒活得很悠然,三三两两停留在碗莲的叶片下,外面世界有什么动静,反正不和它们相干。

     (本书来自:龙凤互联) 第3章天生的有福之人。

     奉父亲的命,居上得去劝解丰宁公主。

     公主的居所,是整个府邸最大的一组院落,几乎占到了辛家的一半。

    毕竟公主身份高贵,既然愿意随夫而居,那么辛家侍主,就得拿出足够的诚意来。

     居上不常到这里来,从公主进门,大概也就拜访过两三次。

    公主招待她吃些糕点,喝上两盏茶,彼此间保持着友好且疏远的关系,也是因为这次叛军入城,公主才从她的院子里出来。

     门上两个婢女垂首站着,忽然见居上来了,忙上前迎接,把人送到上房的台阶前。

     傅母过来接应,涩然道:“大娘子来了?快里面请吧。

    ” 居上进门,见丰宁公主失魂落魄坐在罗汉榻上,一看见小姑就站起来,万分委屈地说:“女子真是无用,嫁了人就身不由己。

    我的命要是我一个人的,一定立刻进宫去。

    殊胜,我的爷娘在宫里,他们生死不明,我怎么能安心在这里等消息?” 担心爷娘,这种心情能理解,但一意孤行要进宫,确实不可取。

     居上以为先前父亲的长揖,能让公主打消这个念头,没曾想她到现在还在死胡同里。

    自己听她的意思,恐怕对大家阻止她出去很有怨言,心里觉得她有些糊涂,看不清形势,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勉力安抚:“贵主还是等阿兄回来吧,说不定他能带回什么新消息也不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