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优秀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真正扎根农场、懂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历经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计划初具成效。

    农科所里目前最精干的科研人才,大都是从小抓起的萌芽计划成员。

    他们深入田野,与农场职工同吃同住,能吃苦、懂技术、有热情,为农场丰产丰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分场的军山3号水稻,三分场的军山4号甜橙、军山5号、6号辣椒全国闻名,都有他们参与的身影。

     林满慧心想,虽说现在的木系异能还没有达到中级,只能蕴养身体,但未来只要努力修炼,总能达到中级,滋养万物。

    到时候懂点农业技术,异能在手,万事不愁。

     这么一想,当个农科所的技术人员真的很适合自己的咸鱼梦想。

     林满慧活动了一下手脚,正要挤进人群看一眼布告,吴媛媛和胡大志已经满脸是汗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满脸兴奋地跑到她面前,大声道:“林满慧,我们组队吧。

    ” “组队?” “对呀、对呀,这一次萌芽计划的题目和往日不同,要求三人一组,用两个月的时间培育出一株植物。

    ” 林满慧一听,眼睛一亮:“这么简单?” 吴媛媛的笑容显得有些勉强:“根本不简单好不好?首先,三人一组,要求初一期末考试结束后平均成绩80分以上……” 胡大志惨叫一声:“80分?救命!我,我马上好好学习,不能拖小组的后腿,你们千万不要丢下我啊。

    ” 吴媛媛白了他一眼,继续说:“两个月时间培育一棵植物,并没有规定是什么品种、类别,可以是种子,也可以移栽、扦插、嫁接。

    ” 林满慧听到这里,好奇地问:“那怎么选拔?” 吴媛媛一边说一边思考:“要求提交两个月的培育记录,还得交一盆培育好的植物。

    我想,应该是考察我们是不是细心、勤奋吧?” 林满慧点了点头:“应该是。

    农科所的人有些就是从萌芽计划中选□□的,肯定知道什么样的人是他们需要的。

    既然要求组队,那团队合作的精神也会成为考察的一个重要环节。

    ” “对!” 听到这三个孩子的讨论,赵志红私直走过来,没好气地一拍胡大志的脑袋:“就你,还想参加萌芽计划?” 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闭嘴不言。

     等赵老师走开,胡大志摸了摸脑袋,不服气地说:“怎么我就不能参加?老师这是歧视!” 林满慧也没办法改变赵老师这种“唯成绩论”思想。

    成绩好,就什么都好。

    所有的班干部都是排名前十的学生,成绩好的坐前排,成绩差的坐后排,就是这么现实。

     吴媛媛气呼呼地挥舞了一下拳头:“不蒸馒头争口气!我们一定要加油,争取语、数、外平均分上80分。

    ” 农场中学从1964年教育部制订《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开始,便开设了英语课,并一直坚持下来,即使外面一派批资反修的口号,农场中学依然不为所动。

     农科所所长当时拍着桌子骂:不学外语,谁来翻译外文文献?从哪里了解外国先进农业技术?怎么超越外国?如何解决大国粮食生产问题? 所以,农场中学现在的主课是语文、数学、英语。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合计,均分超过80分。

    对于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而言并不难,但对胡大志、吴媛媛而言,却很困难。

     吴媛媛语文好,数学差。

    胡大志数学好,语文差。

    另外,这两个人的英语都不好。

     林满慧皱眉想了想:“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月,那就抓紧时间补课吧。

    ” 三个人头碰头,坐在教室后排开了个小会,吴媛媛负责语文,胡大志负责数学,林满慧负责英语,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这个小组的名字,决定以“春兰”为名,因为大家商量着周末去大小军山转悠,挖兜兰花回来培育,争取一展芳华。

     不仅是林满慧这个小组,初一3班早就分了十几个小组,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热闹地讨论着,上课铃声响起都没有听到。

     当赵志红老师站在讲台上时,看到底下同学们个个扎着堆,头碰头,叽叽喳喳,不由得莞尔。

    她用手轻轻拍了拍讲台,咳嗽一声:“咳,同学们,上课——” 听到老师的声音,林嘉明忙站起来大声道:“起立!” 这一声迅速让同学们回过神来,乌拉拉全站了起来,兴奋劲儿还没散,全都扯开嗓子吼:“老师——好!” 声音太响,恨不得把天花板震得掉灰。

    赵志红笑了笑,抬手示意:“同学们好,请坐。

    ” 看到底下一个个小脸通红的孩子们,赵老师说:“这节课,就让同学们自由讨论萌芽计划选拔赛。

    课后提交小组参赛名单,统一交给班长。

    ” “好哇~”教室里响起一阵欢呼。

     奉老师之命讨论,孩子们更开心了,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说话。

     林嘉明斜了一眼后排林满慧几个,内心哼了一声,满满都是不屑。

    光是平均成绩的要求,他们就达不到,还想报名参加萌芽计划?真是想得美。

     梦中的自己懒散而娇气,并没有机会成为萌芽计划的一员。

    现在的她,因为举报一事威信大减,班上一半的同学对她很排斥,她想努力试一试,一雪前耻。

     萌芽计划的成员,每人获得一枚定制的绿芽徽章,在孩子们心目中比奖状、鲜花、奖品都来得有意义。

     只要拿到这枚绿芽徽章,林嘉明相信自己将重整旗鼓,重新获得同学们的拥护、老师们的喜爱。

     想到这里,林嘉明对坐在身边的副班长康华、学习委员季问松展颜一笑:“成绩,我们肯定没问题,现在只剩下一件事要做:培育什么品种的植物呢?” 季问松的舅舅在农科所上班,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农业知识相对比较丰富,他想了想,说:“我们只是初中生,按理要求也不会那么高,非要搞什么新品种。

    我们要不就从一颗种子开始,认真把发芽、生根、长叶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康华觉得很有道理,说:“同意。

    那我们选什么种子呢?” 季问松看了一眼林嘉明,如果有选择的话,他其实并不想与她组队。

    但他与康华是发小,两家关系亲近。

    康华非要拉着林嘉明,他抹不开面子。

     林嘉明很敏感,季问松这一眼令她又羞又恼。

     她脸颊微红,垂下眼眸深吸了一口气,再抬起头时已是满面笑容:“我也同意季问松的提议,咱们这个小组,就由季问松当组长,好不好?” 季问松的父母都在总场机关上班,他是独生子,家境好、教养严格。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那行,我来当组长。

    明天是周日,我去找舅舅要点花卉种子或者球茎,能够两个月就能生根开花的那种最好。

    ” 康华眼睛一亮:“百合球茎应该就能两个月开花,好养。

    ” 林嘉明听了,在一旁说:“那我来做记录吧,我会画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