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灯
【翻译】: 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前145)当过郎官。

    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

    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

    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

    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

    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来匈奴奴隶名叫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

    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

    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

    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

    "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

    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

    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

    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

    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

    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

    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

    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

    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

    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

    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

     张骞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传说这些国家的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都一一向汉天子陈述了情况,说: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

    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

    出产葡萄酒。

    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

    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

    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

    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置。

    于置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

    于置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

    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

    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靠近盐泽。

    盐泽离长安大约五千里。

    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乌孙在大宛东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和匈奴的风俗相同。

    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几万人,勇敢善战。

    原先服从于匈奴,待到强盛后,就取回被束缚在匈奴的人质,不肯去朝拜匈奴。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

    拉弓打仗的战士有八九万人,同大宛是邻国。

    国家小,南边被迫服侍月氏,东边被迫服侍匈奴。

     奄蔡在康居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康居的风俗大多相同。

    拉弓作战的战士有十多万。

    它靠近一个大的水泽,无边无岸,大概就是北海吧。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二三千里,处于妫水之北。

    它南边是大夏,西边是安息,北边是康居。

    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同匈奴的风俗一样。

    拉弓打仗的战士也一二十万。

    从前强大时,轻视匈奴,等到冒顿立为单于,打败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酒器皿。

    开始时,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之间,待到被匈奴打败,大部分人就远远离开这里,经过大宛,向西去攻打大夏,并把它打败,令其臣服于月氏,于是建都在妫水之北,作为王庭。

    而其余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小月氏。

     安息在大月氏西边大约几千里的地方。

    它们的习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

    它的城镇如同大宛一样。

    它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数百座,国土方圆数千里,是最大的国家。

    靠近妫水,有集市,人们为做生意,用车和船装运货物,有时运到附近的国家或者几千里以外的地方。

    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铸称象国王容貌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

    他们在皮革上画横作为文字。

    它西边是条枝,北边是奄蔡、黎轩。

     条枝在安息西边数千里,靠近西海。

    那里天气炎热潮湿。

    人们耕种田地,种植稻子。

    那里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象瓮坛那样大。

    人口众多,有的地方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使管辖他们。

    把它当做外围国家。

    条枝国的人善长魔术。

    安息的老年人传说条枝国有弱水和西王母,却不曾见过。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

    其地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有城镇和房屋。

    与大宛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