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关灯
“我先回步兵营,有事了打电话。

    ”半小时后,王刚离开农场。

     赵志顺沿农场附近转了一圈,再次来到麦田。

    现在秦云和刘文胜在办公室处理事情,农场有两个士兵做除草工作。

     赵志顺和士兵互相介绍,忍不住问:“这真能两天长熟?” 赵志顺山省农村人,入伍前经常去地里播种麦子。

    北方麦子一年一熟,九月种植,来年六月收割。

    自秦云说完小麦两天成熟,他就一直想着麦田。

    现在左看右看,麦子都像三月份的长势,就算忽略季节,也得三个月成熟…… “不到两天,还有一天半。

    ”赵志顺问完,一个士兵抬头解释。

    士兵名为张虎,特殊军区野战士兵,之前跟着刘文胜前往竹河,对秦云系统相对清楚。

     “一天半?”赵志顺彻底晕乎了。

     张虎一脸神秘:“咱们农场比较特殊。

    ” 赵志顺还是摸不着头脑,不过他的最大优点就是服从命令。

    他在农田研究了一会,就回房间整理行李。

     在接下来两天里,赵志顺除了后勤工作,其他时间都守在农田旁边。

    他直觉两天成熟不可信,但疑惑中又带着一丝期待。

     ……… 就在赵志顺耐心等待的同时,京河306研究室,一个眼镜助理推门进入。

    这一个七十平左右的小型研究室,研究室干净整洁,此时一个白褂老者正在实验台上研究显微仪器。

     “宋院士,这是昨天的分析报告。

    ”助理站在身后道。

     “农场的?” “对。

    ” 老者放下手头工作,接过文件:《风山农场土地研究报告》。

     老者名为宋岳山,今年七十一岁,龙夏农业院院士。

    半个月前,龙夏成立风山农场研究小组,这是一个特殊性质研究小组,宋岳山因资历较深,被任命为小组组长。

     前天下午,特殊军区发来农场土地样本。

    根据样本研究,风山土地矿物质含量46%-52%,有机物质含量15%-20%,孔隙约占20%。

    这是完美的土壤结构,其质量也是全球最优渥土地的3-5倍。

     “这真是土壤数据?”宋岳山做了一辈子农业研究,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特殊的数据。

     “周院士审核过的。

    ” “周院士在哪?” “五楼监测组……” 宋岳山换上外套,直接前往农场监测组。

     “老宋啊。

    ”监测组位于农研所五楼,宋岳山刚一进屋,只见周远恒端着枸杞在看农田监控。

     “老周,这数据……”宋岳山正准备讨论土壤数据,只见周远恒指了指监测屏幕:“先看看这个。

    ” 这是一个2X2的高清监测屏,此时农场田地呈九宫格分布在监测屏中央。

    屏幕中的麦田茂密金黄,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感。

     “长这么高了?”宋岳山一愣。

    他这两天专注土壤研究,没有关注农场动态。

     “这是小麦生长视频。

    ” 工作人员切换画面,紧接着,一个三分钟的视频出现。

    这是小麦从种植到成长的高清视频,视频采用快进模式,看起来就像一夜长大。

     “太不可思议了……”宋岳山十分震撼。

    视频小麦虽不是一夜长大,但从播种到现在仅用了五天,和一夜长大不相上下。

     就在这恍惚中,监测小组电话响起,一个工作人员激动抬头:“小麦熟了!” …… 小麦熟了。

    风山农场内,赵志顺愣愣看着面前农田。

    这是一个操场大小的小型农田,此时农田上中满麦子,一阵清风吹过,他能感受到浓郁的麦香。

     “刘军长。

    ”愣神中,身侧传来张虎等人的敬礼声。

    赵志顺连忙回头,此时刘文胜和秦云正从办公室方向过来。

     “刘军长!”赵志顺跟着敬礼。

     “麦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