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关灯
小
中
大
个露天的台子,站在上面竟然能看到整个皇宫的景象。
初夏傍晚的暖风佛面,满眼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叶让人心旷神怡。
就连顾洵也忍不住感慨,“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宫中有这样一座楼。
” “因为有落霞宫和四周的参天杉树挡着了呀,这一定是姑祖母设计的,利用了风水布局让人找不到这楼!”话语中的崇拜之情显露无疑。
顾洵四下看去,果然如此,阁楼的颜色本就选的贴近杉树本身的色泽,即便是走近不仔细也看不出。
“那你怎么会发现的。
” “前日我从寿安宫跑出来的时候,碰巧就进来了,姑祖母的楼怎么能难得到姜家人呢。
” 顾洵捏了捏她骄傲的小鼻子,眼里满是宠溺,“是,我的乙儿最厉害了。
” 乙儿的眼睛笑着完成了一弯明月,突得用冰凉的双手捂住了顾洵的双眼,带着他转过了身:“这楼最美的地方在这呢。
” 顾洵的双手攀住了乙儿的手掌,移开后双眼慢慢的睁开,他的瞳孔里倒映着天边无尽的晚霞,橙粉色的天空犹如一块瑰玉般澄澈迷人。
一时之间两人都忘了言语,静静的看着远处的落霞,这时顾洵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座落霞宫值得根本不是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这小小的阁楼。
太祖皇帝曾经也是如这般拥着姜皇后,同赏这美景吧。
顾洵一时情动,温柔的握着乙儿微凉的双手,放在了自己的唇间虔诚的印下一吻,“最美的是落霞,可比落霞还美的是你。
” 乙儿的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她就知道她的阿洵能明白的,用力的往他怀里一跃,搂着顾洵的脖颈将小脑袋搭在他的肩膀。
“最喜欢阿洵了。
” 耳边是顾洵的声音,被晚风给吹散的带了些缥缈的醉意,“顾洵想娶姜乙儿为妻,生生世世白首到老,你可愿意?” “姜乙儿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写得我也是感慨的很,再收收尾,把所有人的线都收一收。
☆、完结章 武华殿之乱过后,大周朝野百废待兴,一时之间沈绍自尽身亡,谢易邡留书辞官归乡,留下了一盘散沙的朝堂。
再加上当时随着瑄王谋乱之官员涉及众多,随后人人自危不敢冒头,可好在当今陛下是个仁慈之帝,将此事重拿轻放,愿意改过自新者降职留任,执迷不悟者则贬官流放。
到底是没让当年先帝时期,姜家的悲剧再次上演,也让暴风雨后的朝廷得到了一丝的喘息,而周以世大施仁政,勤政爱民,一批年轻有为的有志之士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反倒是因祸得福,使得从先帝起沉寂已久的大周焕发出勃勃生机,每日的朝堂都有新思想的碰撞,也不在是一言堂的以谁为派系结党营私,一派欣欣向荣之象。
有惩罚势必有奖赏,顾洵等大臣护驾有功人人都有封赏,未免沈谢之辈又起自本朝起废内阁设六部尚书。
顾洵任为帝师兼管沈绍留下的吏部,为吏部尚书,葛侍郎留任刑部为新任刑部尚书,萧梁忠升任礼部尚书。
兵部由谢易邡的学生原先的曹侍郎担任尚书,其他两部也皆有变动,周昱由翰林院调出,直接升至户部侍郎,而柳品尧则留任翰林院为大学士。
虽然这二人入仕的时间尚短,可人人都知道他们两可是小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假以时日一定会得以重任,即便是背后蔫
初夏傍晚的暖风佛面,满眼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叶让人心旷神怡。
就连顾洵也忍不住感慨,“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宫中有这样一座楼。
” “因为有落霞宫和四周的参天杉树挡着了呀,这一定是姑祖母设计的,利用了风水布局让人找不到这楼!”话语中的崇拜之情显露无疑。
顾洵四下看去,果然如此,阁楼的颜色本就选的贴近杉树本身的色泽,即便是走近不仔细也看不出。
“那你怎么会发现的。
” “前日我从寿安宫跑出来的时候,碰巧就进来了,姑祖母的楼怎么能难得到姜家人呢。
” 顾洵捏了捏她骄傲的小鼻子,眼里满是宠溺,“是,我的乙儿最厉害了。
” 乙儿的眼睛笑着完成了一弯明月,突得用冰凉的双手捂住了顾洵的双眼,带着他转过了身:“这楼最美的地方在这呢。
” 顾洵的双手攀住了乙儿的手掌,移开后双眼慢慢的睁开,他的瞳孔里倒映着天边无尽的晚霞,橙粉色的天空犹如一块瑰玉般澄澈迷人。
一时之间两人都忘了言语,静静的看着远处的落霞,这时顾洵才真正的理解了,这座落霞宫值得根本不是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这小小的阁楼。
太祖皇帝曾经也是如这般拥着姜皇后,同赏这美景吧。
顾洵一时情动,温柔的握着乙儿微凉的双手,放在了自己的唇间虔诚的印下一吻,“最美的是落霞,可比落霞还美的是你。
” 乙儿的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她就知道她的阿洵能明白的,用力的往他怀里一跃,搂着顾洵的脖颈将小脑袋搭在他的肩膀。
“最喜欢阿洵了。
” 耳边是顾洵的声音,被晚风给吹散的带了些缥缈的醉意,“顾洵想娶姜乙儿为妻,生生世世白首到老,你可愿意?” “姜乙儿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写得我也是感慨的很,再收收尾,把所有人的线都收一收。
☆、完结章 武华殿之乱过后,大周朝野百废待兴,一时之间沈绍自尽身亡,谢易邡留书辞官归乡,留下了一盘散沙的朝堂。
再加上当时随着瑄王谋乱之官员涉及众多,随后人人自危不敢冒头,可好在当今陛下是个仁慈之帝,将此事重拿轻放,愿意改过自新者降职留任,执迷不悟者则贬官流放。
到底是没让当年先帝时期,姜家的悲剧再次上演,也让暴风雨后的朝廷得到了一丝的喘息,而周以世大施仁政,勤政爱民,一批年轻有为的有志之士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反倒是因祸得福,使得从先帝起沉寂已久的大周焕发出勃勃生机,每日的朝堂都有新思想的碰撞,也不在是一言堂的以谁为派系结党营私,一派欣欣向荣之象。
有惩罚势必有奖赏,顾洵等大臣护驾有功人人都有封赏,未免沈谢之辈又起自本朝起废内阁设六部尚书。
顾洵任为帝师兼管沈绍留下的吏部,为吏部尚书,葛侍郎留任刑部为新任刑部尚书,萧梁忠升任礼部尚书。
兵部由谢易邡的学生原先的曹侍郎担任尚书,其他两部也皆有变动,周昱由翰林院调出,直接升至户部侍郎,而柳品尧则留任翰林院为大学士。
虽然这二人入仕的时间尚短,可人人都知道他们两可是小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假以时日一定会得以重任,即便是背后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