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关灯
林好才情。

    ” “陛下也觉得好,当赏。

    ”蓝生笑着让人颁赏,又令歌舞继续,宴会又其乐融融起来。

     高宝林自觉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选了一首不那么普遍的诗词,还是惊艳众人,这就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累啊! 宴会散的时候,素有才女支撑的冷婕妤破天荒叫住了高氏。

    要知道这冷婕妤人如其名,宫中除了帝后,只瞧得上精通诗书经文的才女。

     “高宝林一首春词别出心裁、情真意切,本宫十分喜欢。

    。

    本宫住在新雨殿,日后有空,可一起来探讨诗词。

    ” 高宝林心中激动,面上却做谦虚状:“不敢当,定当时常向娘娘请教。

    ” “往日未知宫中还有此等才情的妹妹,误矣。

    不知妹妹词中屏山出自何等典故?” “就是家乡一座不知名的山,让娘娘见笑了。

    ” 一座山?这可解释不通,屏山半掩余香袅,要么是指屋中屏风,要么代指假山,什么家乡不知名的山?不可能!不管代指什么,总要有个典故出处。

    冷婕妤立刻意识到,也许这首清新隽永的春词,不是她做的。

     冷婕妤轻叹:“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这两种香料不知燃着是何等离愁滋味。

    ” “是啊。

    ”高宝林点头。

     冷婕妤最后死心,问了个开蒙顽童都知道的,“菱花也是你家乡的花吗?” “是啊,是我家乡独有的,因此有些睹物伤情呢。

    ” 冷婕妤挥手,让跟在后面的采仗跟上来,不发一言,坐上轿子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词是明代人寇准的浣溪沙。

    屏山是指屏风,密约沉沉,离情杳杳是,我们之间的约定是沉甸甸的,难舍离别,两地音书隔绝,和香料没关系。

    菱花代指镜子。

    都是比较常见的典故。

     第49章无子皇后11(倒v) “难道是朕误会了?高氏背后的人其实是位怀才不遇的隐士?”皇帝指这帕子上的诗词沉吟。

    孔子说了诗言志,词也一样。

    这首春词虽比拟妇人口吻,但用词清雅、别具一格,不是闺中女儿风气。

    要么是一位做官被贬的官员,要么是出仕不得路径的隐士。

     “这么样的高才隐士,需要让高氏来传消息。

    ”蓝生笑问。

     是啊,后宅阴私,这般手段,就不可能有才华。

    即便老天不长眼给了这等人才华,也是德不配位。

     “只是有些词不常见,恐有什么典故。

    ” “不若让朝中学士瞧一瞧。

    ”蓝生建议道。

     皇帝还没点头,就有宫人来报冷婕妤求见。

     蓝生赶紧让人进来。

    冷婕妤是个爱书、爱诗的人,最见不得旁人抄袭。

    开门见山道:“陛下,娘娘,妾路遇高宝林,想与之探讨诗词,哪知她告诉妾菱花是她家乡特有的花!” 皇帝决心推翻自己之前的话,什么样的瞎子隐士才然高氏这样不通文墨的高氏做信使。

     “这等将他人诗词据为己有窃贼,还请陛下娘娘严惩。

    ” 蓝生赶紧道:“陛下和我都知道了,你先回去,别声张,免得伤了皇家颜面,我会处理的。

    ” “是,谢娘娘。

    娘娘一定要严惩这等奸贼!”冷婕妤恨恨告退,枉她还以为是知己,没想到是小偷! 高氏哪儿知道啊,她的空间就那么大点儿,储存的东西有限。

    一本诗词汇编,按照“写景” “咏物”“春情”“闺怨”之类关键词分类,没有注释,只有作者和朝代。

    大兴是什么朝代?高氏怕撞车,只能多估摸一些往明清上靠,生怕前脚说这是自己写的,后脚就有人嘲笑这不是某某某的诗吗? 任何东西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明清诗词难出新意,但其中的典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