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汤固门下弟子三千,门生又有门生,姻亲又有姻亲,转相攀染,牵连之人成千上万,朝堂都空出了一半。

     因为汤固的例子在前,朝中大臣也不敢举荐太多人才。

    况且皇帝年轻,他喜好锐意进取的年轻人,对于朝臣举荐来的人才并不十分信任。

     堆雪楼士子云集,皇帝常来此观察品评五湖四海的年轻举子。

     楼上雅间已经布置好,茶水点心都是宋檀试过之后再送到皇帝跟前。

     一楼靠窗的地方,有些身着直缀长袍,头戴四方巾的儒生在谈论翰林学士沈籍被当庭训斥之事。

     沈籍是永懿十三年的进士,年方二十的探花郎,师从当世大儒,被圣上赞其曰国士之才。

    只是授官翰林之后,沈籍不与当时的首辅汤固同行,因而被排挤,很快就泯然众人了。

     汤固案后,沈籍为汤固党羽求情,被皇帝当庭训斥,若非他真的与汤固深有嫌隙,险些被打成汤固一党。

     宋檀听见沈籍的名字,转头望向楼下。

     一些人认为沈籍可惜,为了犯官冒犯圣上,一些人则认为沈籍沽名钓誉,故意与圣意作对,为自己做贤名。

     皇帝听着,微微摇了摇头,“沈籍,他只是......” “不合时宜。

    ”楼下一个青衫儒生摇着头叹道:“这位沈大人,实在是不合时宜。

    ” 皇帝挑眉,朝说话之人看去,那人看着年轻,只是有些落魄,衣着洗的发白,一双黑布鞋,还打了补丁。

     不合时宜,皇帝心里也是这样想。

     皇帝看了眼邓云,邓云立刻使人去打听,片刻后,邓云来回话,道:“这位年轻士子叫魏乔,关中人士,永懿十二年的举人,永懿十三年与沈籍沈大人同路赴京赶考,沈大人得中探花,魏乔名落孙山,此后几年,屡试不第。

    ” 皇帝沉吟片刻,只听楼下一声锣鼓敲响,魏乔站上台,接了说书先生的惊堂木,开始说书。

     他在堆雪楼只说一段书,讲始皇除吕不韦,大赞始皇之能。

    时下人多以为始皇残暴,不爱惜民力,鲜少有人盛赞始皇。

    他一开口,那些士子们便各自散了,连客人都走了不少。

    因为魏乔在堆雪楼待了一个多月,每天都重复讲这一段故事。

     皇帝单手支颐,将这魏乔看得分明。

     “他讲始皇帝,心里倒是想做东方朔。

    ” 第5章 这天晚上皇帝住在琼台别院,别院门口挂着两盏灯笼,进门便是影壁,靠墙边几竿翠竹郁郁葱葱。

    过了垂花门便是内院,正房前两株垂丝海棠,东西厢房的走廊下摆着花鸟盆景,庭院东墙角的玉兰树下搭着一个木亭,南北通透,微风拂拂。

     别院里洒扫的仆从不多,皇帝到时这些人都被遣走了。

    此时已是黄昏,屋里各处都已经点上灯,邓云早送了冰来,冰鉴里湃好了酒水瓜果。

     皇帝要水沐浴,从屏风后走出来时,已经换了一身雪白的细云绢衣,身上微有水汽,坐在侧间写字。

     宋檀刚送上凉茶,邓云便走了进来,招手将宋檀叫出去。

     “什么事?”宋檀问道。

     邓云领着宋檀往西厢房走,“陛下那里有旁人伺候,你今日要守夜,先歇一会儿,省得晚上没精神。

    ” 邓云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