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论生意经,彭掌柜绝对算得上佼佼者。

    他路子也多,三教九流都能找到人脉,虽然势力爱财了些,在清蕴看来,不过是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不知不觉间消磨了一个上午,清蕴在这儿用了顿午饭,随后去打铁铺帮陈危定了把刀,买了些送人的物件,正准备归家时,马车停下。

     陈危出声,“是三公子。

    ” 第3章婚姻于她而言,不过利益之谋 话音刚落,外边也传来问候,“是陆姑娘吗?” 掀开车帘,着一身竹青直裰的男子立在马车三步处,身材高大,气质冷峻,正是大舅母郑氏第二子王宗赫。

    他和王令娴是同胞兄妹,在王家孙辈儿郎中行三,故被称作三公子,出声询问的是他的书童疏影。

     “三哥。

    ”清蕴轻步下车,笑道,“今天怎么有空上街市?” “国子监从明日开始休沐,得了几天假,我正要回家。

    ”王宗赫解释,扫一眼她的马车,“还有什么事要办,可需帮忙?” 清蕴摇头,说也准备归家,疏影立刻道:“小的瞧陆姑娘马车上堆了好些物件,不如乘我们这辆,反正大得很,坐五六人都绰绰有余。

    ” “不用,正好这些东西也要理一理。

    你们先走罢,我们就跟在后面。

    ” 王宗赫未置一词,点点头就上了马车,唯独疏影难掩遗憾。

     早在几年前,公子和陆姑娘还没这么客气。

    尤其是陆姑娘刚来府里头几年,疏影几乎是看着自家寡言少语的公子日渐开怀起来,凡陆姑娘所在,总能瞧见公子身影。

    兄妹情深也好,少年慕艾也罢,总归是好事。

    偏偏大夫人不这么想,对公子三申五令,不许他亲近陆姑娘,若是俩人多说几句话,回头就会责罚公子,还威胁要把陆姑娘赶回江苏。

     时日久了,公子和陆姑娘逐渐疏远,他也变得愈发冷漠内敛。

    及至那件事发生后,连家都很少回了。

     马车行使间,王家大门已至,门房瞥见这两辆马车,再仔细瞧人,立马“哎呦”了声,乐呵呵迎来,“巧了不是,三公子和陆姑娘也回得这么及时。

    老夫人正好半个时辰前回府,您二位赶紧去罢,定都在聚着呢。

     兄妹俩对视一眼,同说了声“好”。

     ** 清蕴的外祖母秦夫人出身将门世家,是老威侯之女。

    她喜欢礼佛,每年都要去寺庙住几回,十天半月不等,这回直接待了整月,府里小辈当然都要去请安。

     走到月洞门前,清蕴自然而然和王宗赫分开,“三哥先去罢,我在外整日,得先去更衣才好拜见外祖母,劳烦你帮我说声。

    ” 王宗赫理解点头,看着她离开后,又再原地站了会儿离去。

     清蕴回了朝云榭,先喝杯茶水,再翻了几页书,随后将外衫一换,这才不紧不慢朝主厅去。

     未入厅,已经见得乌泱泱一片,外间侯满仆从,见了她都笑着行礼。

     清蕴的外祖父膝下三子一女,长子次子俱已成家,各自育有两子一女,算上她这个外孙女,孙辈便有7人。

    再加上儿媳妇孙媳妇等人,儿孙绕膝一词着实不是虚言。

     不过秦夫人威严很重,向来不苟言笑,小辈们颇为敬畏,所以厅间虽然人多,却井然有序,并没有肆意笑闹声。

     她到的时候,刚巧听到郑氏回话。

     “起先是小咳,请大夫看过,说要静养,不然容易转成肺热,所以把人迁到了僻静的院子。

    ”郑氏顿了下,接道,“本来快好了,可昨夜又不慎染了风寒,只能继续养病。

    我放心不下,如今正打算搬去一块儿好照看。

    ” “孩子们年纪小,难免有不周到的时候,当长辈的要多留心。

    ”秦夫人说,“无论什么病都不能拖太久,再过三日还不见好,就去请宫中太医。

    ” 郑氏低头应是。

     秦夫人转向二儿媳柴敏,“老二还有半年才能归家,令嘉和兴哥儿又小,你一人若照看不过来,多和我们说。

    都是一家人,不要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