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故事,传说,传奇【终章】
关灯
小
中
大
东宫家宴,酒已三巡。
李旦很委婉的来请问,该要怎么来处理前太子李显? 按理说,前太子与现太子天然是政敌。
前太子倒台,现太子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但是李显和李旦的情况还真是挺特殊,尤其上面还有一个武则天看着,这件事情也着实不太好处理。
薛绍决定,把这个决定权完全交给李旦。
自己和太平公主绝不发表任何一丝的意见。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择身事外,最重要的是,薛绍希望从这一件事情上看到,李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对李显下狠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心狠手辣不念亲情的狠角色。
以后与他相处要倍加小心,今后的历史该要如何书写,薛绍也就会要颇动一番脑筋了。
如果李旦顾念兄弟之情放了李显一条生路,那么这个新君大概还值得辅佐一番。
最起码,他懂得“仁”。
都说帝王之家无情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要狠心,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魔鬼。
当一个人手握权力没有了太多的外来束缚,这个魔鬼就很容易放肆猖獗,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暴君的原因。
正因如此,“仁”才显得尤为难得,尤为珍贵。
薛绍和太平公主,都不会去辅佐一位“不仁”的君主。
万一李旦不行,在李唐宗室里面随便再挑一个人出来立为帝王,也不是什么大事。
事实就是如此鲜明,新君大半就是个傀儡。
薛绍和太平公主,才是真正的执大权者。
李旦也算是看出来了,薛绍和太平公主都不肯表态,必须逼着自己来决定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大致已经快要成为,李旦登基之前的一次最为重要的“毕业考试”。
李旦的回答是:“前太子虽犯不赦之罪,但临事之时已有醒悟,在一众逆臣的逼迫之下他也不肯为难神皇。
因此我认为,前太子罪不致死。
” 薛绍和太平公主一同点了点头,“一切但凭太子定夺。
” 李旦心中大石落地。
这一轮考试,他算是及格了。
回府的路上,太平公主有些愁眉不展。
薛绍就问她,有何心事? 太平公主说道:“历来,权臣与君王势不两立。
现在你即将成为当朝第一权臣,将来的风险,可想而知。
” 薛绍笑了,“那又怎样?” “你就真的不怕吗?”太平公主说道,“还是你真的没有想过,自己来当这个皇帝?” “想过。
”薛绍说道,“正因为想过,所以我才不能当。
” “为什么?” “就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薛绍说道,“一旦我称帝,那我就是谋朝篡位,窃国之贼。
不服我的人会起兵反抗,或是效仿于我自行称帝。
以往那些支持我的袍泽弟兄,也会与我反目。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立志于守护和保卫这个国家的忠臣。
正因如此,我也才能统率和驱使他们,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尊重。
因此,他们本质上都是效忠于正朔,而不是效忠于我薛绍一人。
称帝之后众叛亲离,我还能得到一个好死吗?天下还能不大乱吗?” 太平公主点了点头,“但是高处不胜寒,你真能处理得好自己和君王之间的关系吗?” “试试看吧!”薛绍说道,“凡事皆有风险,领兵打仗九死一生,朝堂权争步步危机,就连吃饭都有人噎死。
我有我的理想,并且从未放弃。
然而我的理想的实现,又离不开强大的权力作为支撑。
所以从现在起,我会紧握权力,迈开大步奔向我的理想。
就算这条路充满了坎坷与危险,我也会一往无前。
因为,这原本就是一条没有退路的道路。
” 太平公主深呼吸了一口,“薛郎,万一真到了那天,你的权力和帝王的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历史不得不在你们二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将怎样?” 薛绍呵呵的笑,“没有不死的权臣,也没有不灭的王朝。
历史的发展有它必然的规律,现在就想那么多没什么用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尽可能的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办不成事情的。
掌握了多大的权力就要肩负多大的责任,同时也就意味着承担多大的风险。
老天爷,待人是公平的。
” 太平公主显然是听进去了,但她仍有一点担忧,“万一某天,你输了呢?” “胜负,兵家常事!”薛绍呵呵一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 “你倒是豁达!”太平公主有点郁闷,“真到了那一天,我们的家人子孙怎么办?薛氏一族怎么办?” 薛绍知道她的心结在哪里,无非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答应神皇的禅让。
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真是解释不清,也难以说服。
于是薛绍只好来了一句:“无三世公侯不出一代帝王。
太过心急,是会死人的。
” 太平公主这下终于恍然大悟了,现在不称帝不代表以后不称帝,更不代表我们的后代不会称帝!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担当身前事。
”薛绍轻拍她的手,“以后的一切,交给时间。
交给后人。
交给历史。
他们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担当。
” “担当。
”太平公主点点头,“说得好,我们都需要有所担当!” 回到太平公主府,好多好多的人在等着他们夫妇俩回家。
最近朝堂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薛绍还从来没有进过家门。
大哥薛顗躲躲藏藏一两年,终于得见天日,今天带着家人老小一起来了。
三弟薛绪曾经一度被贬到偏远州县,现在也回到了京城。
月奴绕道千里终于回到了洛阳,听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宫中政变,她的公子得胜了。
妖儿差不多和她同一天回到了家里,见面就
李旦很委婉的来请问,该要怎么来处理前太子李显? 按理说,前太子与现太子天然是政敌。
前太子倒台,现太子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但是李显和李旦的情况还真是挺特殊,尤其上面还有一个武则天看着,这件事情也着实不太好处理。
薛绍决定,把这个决定权完全交给李旦。
自己和太平公主绝不发表任何一丝的意见。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择身事外,最重要的是,薛绍希望从这一件事情上看到,李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他对李显下狠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心狠手辣不念亲情的狠角色。
以后与他相处要倍加小心,今后的历史该要如何书写,薛绍也就会要颇动一番脑筋了。
如果李旦顾念兄弟之情放了李显一条生路,那么这个新君大概还值得辅佐一番。
最起码,他懂得“仁”。
都说帝王之家无情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要狠心,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魔鬼。
当一个人手握权力没有了太多的外来束缚,这个魔鬼就很容易放肆猖獗,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暴君的原因。
正因如此,“仁”才显得尤为难得,尤为珍贵。
薛绍和太平公主,都不会去辅佐一位“不仁”的君主。
万一李旦不行,在李唐宗室里面随便再挑一个人出来立为帝王,也不是什么大事。
事实就是如此鲜明,新君大半就是个傀儡。
薛绍和太平公主,才是真正的执大权者。
李旦也算是看出来了,薛绍和太平公主都不肯表态,必须逼着自己来决定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大致已经快要成为,李旦登基之前的一次最为重要的“毕业考试”。
李旦的回答是:“前太子虽犯不赦之罪,但临事之时已有醒悟,在一众逆臣的逼迫之下他也不肯为难神皇。
因此我认为,前太子罪不致死。
” 薛绍和太平公主一同点了点头,“一切但凭太子定夺。
” 李旦心中大石落地。
这一轮考试,他算是及格了。
回府的路上,太平公主有些愁眉不展。
薛绍就问她,有何心事? 太平公主说道:“历来,权臣与君王势不两立。
现在你即将成为当朝第一权臣,将来的风险,可想而知。
” 薛绍笑了,“那又怎样?” “你就真的不怕吗?”太平公主说道,“还是你真的没有想过,自己来当这个皇帝?” “想过。
”薛绍说道,“正因为想过,所以我才不能当。
” “为什么?” “就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薛绍说道,“一旦我称帝,那我就是谋朝篡位,窃国之贼。
不服我的人会起兵反抗,或是效仿于我自行称帝。
以往那些支持我的袍泽弟兄,也会与我反目。
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立志于守护和保卫这个国家的忠臣。
正因如此,我也才能统率和驱使他们,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尊重。
因此,他们本质上都是效忠于正朔,而不是效忠于我薛绍一人。
称帝之后众叛亲离,我还能得到一个好死吗?天下还能不大乱吗?” 太平公主点了点头,“但是高处不胜寒,你真能处理得好自己和君王之间的关系吗?” “试试看吧!”薛绍说道,“凡事皆有风险,领兵打仗九死一生,朝堂权争步步危机,就连吃饭都有人噎死。
我有我的理想,并且从未放弃。
然而我的理想的实现,又离不开强大的权力作为支撑。
所以从现在起,我会紧握权力,迈开大步奔向我的理想。
就算这条路充满了坎坷与危险,我也会一往无前。
因为,这原本就是一条没有退路的道路。
” 太平公主深呼吸了一口,“薛郎,万一真到了那天,你的权力和帝王的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历史不得不在你们二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将怎样?” 薛绍呵呵的笑,“没有不死的权臣,也没有不灭的王朝。
历史的发展有它必然的规律,现在就想那么多没什么用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尽可能的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是办不成事情的。
掌握了多大的权力就要肩负多大的责任,同时也就意味着承担多大的风险。
老天爷,待人是公平的。
” 太平公主显然是听进去了,但她仍有一点担忧,“万一某天,你输了呢?” “胜负,兵家常事!”薛绍呵呵一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 “你倒是豁达!”太平公主有点郁闷,“真到了那一天,我们的家人子孙怎么办?薛氏一族怎么办?” 薛绍知道她的心结在哪里,无非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答应神皇的禅让。
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真是解释不清,也难以说服。
于是薛绍只好来了一句:“无三世公侯不出一代帝王。
太过心急,是会死人的。
” 太平公主这下终于恍然大悟了,现在不称帝不代表以后不称帝,更不代表我们的后代不会称帝!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担当身前事。
”薛绍轻拍她的手,“以后的一切,交给时间。
交给后人。
交给历史。
他们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担当。
” “担当。
”太平公主点点头,“说得好,我们都需要有所担当!” 回到太平公主府,好多好多的人在等着他们夫妇俩回家。
最近朝堂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薛绍还从来没有进过家门。
大哥薛顗躲躲藏藏一两年,终于得见天日,今天带着家人老小一起来了。
三弟薛绪曾经一度被贬到偏远州县,现在也回到了京城。
月奴绕道千里终于回到了洛阳,听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宫中政变,她的公子得胜了。
妖儿差不多和她同一天回到了家里,见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