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奔袭北宁线

关灯
月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战争的轮子在黑土地上悄然而迅疾地转动起来。

     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一支支大军像奔腾的急流在金秋的夜色中涌动。

    搅拌着污味儿和汽油儿味的尘雾,在弥漫著醇酒般的谷香的大地上,扯著一条条看不见的长龙。

     9月12日,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枪声,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至唐山段打响。

     11纵由建昌营出发,攻克昌黎、北戴河。

     热河独立4、6、8师,攻克沙後所、绥中。

     4纵、9纵从台安、北镇出发,插向锦州和义县之间,包围义县。

    3纵和2纵5师由西安乘火车南下,接替4纵、9纵包围义县。

     4纵急转南下,攻克兴城。

     7纵攻占高桥、西海口和塔山,切断锦西与锦州联系。

     8纵、9纵主力,占领锦州外围要点白老虎屯、帽儿山和紫荆山。

     至此:北宁路锦州至唐山段被切断,各点之敌一概被分割。

     9月13日至16日,1纵、2纵、5纵、6纵、10纵和炮纵主力,分别由九台、平岗、清源、伊通、开原、四平等地,进至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区。

     10月1日,3纵、2纵5师和炮纵主力,攻占义县。

     大军逼近锦州城垣。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翟文清老人,这时已是指导员了:从西安上火车前动员,没说到哪儿去?“练兵好,打长春”,满脑子都是“长春”,还用问?闷罐咣当一夜,下车动员步行,方向“西南”。

    大家懵头懵脑的,说这是甚麽地方呀?一问,说是到了阜新。

     大家说,不是打长春吗?怎麽跑这来了?战士们问我,我哪知道呀。

     有人还以为我是保密呢。

     黄达宣老人,当时是副连长。

     部队往南一扭头,大家心里就有数了。

    走了10多天(除3纵、2纵和5师和炮纵车运外,所有南下部队都是徒步行军)。

    白天睡,晚上走,每晚80里左右,说是到北宁线上打仗,北宁线那麽长,也不说是到甚麽地方。

    过大凌河不久,脚下就绊上敌人尸体了。

    是8纵在前面打的。

     刘学友老人,当时是师组织干事:带的粮食,不到一星期就吃光了。

    过兵,要打仗,老百姓都跑了,甚麽吃的也没有。

    过大凌河前,在秃老婆店弄到些喂牲口的黑豆,炒了“喀嘣喀嘣”吃个肚儿圆。

    过河凉水一激,可糟了,全拉稀了,一直拉到锦州。

    枪一响就不拉丁,比“痢特灵”还灵。

     王继武老人,离休前是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6团副团长,当时是9纵27师作战科参谋。

     南下前往在沟帮子,练半个月夜行军,每晚几十里,过大凌河再回来,全副武装,每人40斤左右。

    体质差的,心眼多点,就悄悄轻装,把一些不关紧要的东西塞在老乡柜子底下。

    结果,9月12日晚上,过了河再没回来。

     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老人,当年是“东总”作战科参谋。

     战斗打响前,南下部队电台一律保持静默。

    各纵和师都在原驻地留下部电台,继续按部就班地收发报。

    各部队南下,都是“东总”派人通知的。

    我去西安通知的3纵,铁路局准备好车辆,同时出发和目的地,都不知道。

    有的师出发了,纵队还不知道。

    南下部队夜行晓宿,北边围困长春部队也在紧张动作。

    白天向长春进逼,晚上再悄悄撤回来,造成一种打长春的声势,迷惑敌人。

    多保密一天,就争取一天主动。

     几位当年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说,开始南下时,连他们也不知道要到甚麽地方去。

     辽沈战役这样大的行动,战役开始前竟未开会布置一下,连纵队司令员都蒙在豉里,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很多老人都谈到当时有首歌唱得挺响,叫《林总命令往下传》。

    说那时林彪的威信不是唱出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