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红雪

关灯
争年代给林彪当过警卫员的老人说,弄一阵,没什么问题就算了呗? 不,不抓你,不关你,就那么软不溜秋地呆着你。

    真不如判上几年,痛痛快快,有个盼头。

    党一手拉扯大的,九死一生捡条命,能不想为党干点什么吗?憋不住了去单位看看,人家像躲麻疯病人似的躲着你。

    林彪“永远健康”时,咱也没“身体健康”,可他倒霉了你就跟着倒霉去吧。

     老人都说:当初是我自己要去的吗?不是组织叫去的吗?当时那不也是革命工作吗?不讲理了。

     季中权老人说:抓我时,说我反林彪。

    这回林彪完蛋了,我不当英雄也该出狱了吧?不行。

    说林彪是林彪,你是你,又关了3年。

    我也想开了:早倒霉晚倒霉,倒大霉倒小霉,反正早晚多少得倒霉——谁叫你有那段历史呢? 高岗也有秘书、警卫员、司机、保姆。

    林枫也有。

    陶铸也有。

    一野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也有。

    二野政委邓小平也有。

    三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也有。

    “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将帅都有。

     不光有秘书什么的,还有部下。

    顺蔓摸瓜,每个人周围都能“揪出一小撮”。

    谁能搞清这个数字:和共和国同龄以上的中国人,在建国后的历次运动中,有多少人被整过,或未被整过? 残酷的“阶级斗争”,不也把人的心灵折腾得雪白血红吗? 从1947年夏季攻势后期开始,在黑土地上和林彪共事最多的罗荣桓,未受株连——却也不能使人欣慰。

     1978年第9期《历史研究》,有篇“总政治部理论组”的文章:《在毛主席伟大旗帜下战斗的光辉一生——忆罗荣桓同志》。

    其中,有这样几段文字:“1940年,彭德怀违背毛主席的指示,搞所谓‘百团大战’,罗荣桓同志也是坚决抵制的。

    当时彭德怀给山东发报,要山东的部队参加。

    罗荣桓没有听他的,只出了几个团番号,应付了一下”。

     “日本投降后……他坚决贯彻实行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刘少奇、林彪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 “罗荣桓同志对彭德怀推行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一直进行坚决的斗争。

    有一次,彭德怀竟说什么:现在搞现代化,政治干部要改行,再不改,将来要失业了。

    罗荣桓同志听到后很气愤,反驳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怎么能取消?毛主席绝不会同意的。

    ’……两人吵得很厉害,结果不欢而散。

    ”⑧林彪“永远健康”时和刘少奇是两个司令部的人,折戟沉沙后又坐到一条板凳上,成了“刘少奇、林彪的机会主义路线”。

    罗荣桓则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斗,和国家主席刘少奇斗,和“窃据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职位的林彪”斗。

     工作中意见分歧是难免的,有时分歧严重,“吵得很厉害”,也属于正常现象。

    可动辄就上升到有你没我的“路线斗争高度”,做成了这种“斗来斗去”的文章。

    过早逝世的政治元帅九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最大的先进典型,沈阳军区的一位班长雷锋,在“路线斗争”中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了。

    可宣传艰苦奋斗时,就把他那双补了又补的袜子拿出来。

    强调“阶级斗争”了,就大讲他发现一个来路不明的“剃头匠”。

    学习毛主席著作了,就全力宣传他的“钉子精神”。

    1988年3月5日,又说他还有英格手表、皮夹克和毛料裤。

    这样被随心所欲地抖来亮去的雷锋,还是雷锋吗?这是宣传典型,还是糟蹋人?有人说:不知雷锋还有什么东西没拿出来。

     据说“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某军区排演一出话剧《平津决战》,请一些参加过平津战役的老人提意见。

    老人说:这不是平津战役,而是“平张(家口)战役”。

     在“长期的复杂的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今天你红他黑,明天他红你黑。

    打倒一个“鬼”,造就一个“神”。

    倘若找不到一个能成“神”的人,就会被株连得一片漆黑,或是留下一片空白,埋上几颗地雷成为禁区。

    什么时候由黑变红了,再涂过来,把地雷换成鲜花。

     这是在捉弄谁,嘲弄谁? 做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一句话,做为“东北王”,在黑土地这场内战中,共产党输了,赢了,或是输赢各半,都避不开林彪。

     无论杜聿明后来怎样了,昆仑关大捷都是国民党人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林彪当时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平型关大捷也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光荣。

    同样,他在黑土地上的作为和功绩,也是属于整个共产党人的。

     历史是不应随着人的升降而浮沉的。

     蘸着权势的墨水写着的不是历史。

     把“碑文”凿来凿去,只能把人凿得玩世不恭。

     不知台湾草民百姓知不知道平型关,大陆人民不但又知道了平型关,还知道了昆仑关和台儿庄(采访中有老人说:土埋肩膀头了,才知道还有个“台儿庄”)。

    而且,还知道台儿庄大战前,共产党人曾为李宗仁提供了日军本间师团的重要情报。

    周恩来还曾向白崇禧建议这一仗应该怎么打--“后来,在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白崇禧基本上采取了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⑨实事求是对谁都是有好处的。

     1987年11月22日,《参考消息》刊登文章,“台湾当局欲购《血战台儿庄》版权”。

     时近一年,这部电影该在台湾上映了吧?透过银幕上从蒋介石到普通一兵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台湾人民和国民党人将看到共产党人的胸怀。

     ①《四战四平》第1集,31页。

     ②《辽沈战役亲历记》,233页。

     ③熊式辉的这个意见,主要内容为:⑴为了便于复员,并考虑到伪满统治东北后的具体情况,划东北为九个省区。

    ⑵在东北应以实行三民主义作为总和施政方针。

    对边疆民族问题,尽力扶植其政治、经济、文化之发展与自治能力之增进.对民权问题,积极保障人民的各种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并普遍成立地方民意机构,限期实行县市长民选,以完成地方自治.对民生问题,限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并整理地籍,调查荒地,逐渐实现耕者有其田。

    ⑶抽调一部分精锐国军,长驻东北,作为这事基础.并改编和整训伪满军队,作为军事辅助,以巩固国防,维持治安,使成为东北政治上的安定力。

    ⑷将日本在东北公私投资企业,全部改为国营,并保持其原来的经济体系.对东北地下富藏,进行有计划的开发,以促成重工业的继续发展,作为全国经济建设的基地。

    ⑸在人事上,尽量避免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色彩,积极争取中间派的合作,造成一个民主的,联苏的政治气象。

     ④《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114页。

     ⑤《沈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111页。

     ⑥同⑤,185页。

     ⑦同⑤,127页。

     ⑧1978年第9期《历史研究》,6、7、8、9页。

     ⑨1988年3月12日《周未》,《台儿庄大捷与周恩来的建议》八、骚动的大地 关东,又一次从冰雪中走出来了。

     大雁驾著湿润的南风,用清亮的歌喉一路欢唱春天。

    鸭绿江开江了,松花江开江了,黑龙江开江了,冰排浮沉著,冲撞著,轰轰隆隆地涌泻著。

    背阴处还残存著积雪的千山,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映山红霞缎般地流光溢彩,红红火火地爆发出生命的歌唱。

    草芽锥尖似的,叶苞花蕾似的。

    山岭和大地酥软了,充满了弹性的活力。

    蛰伏了一冬的小虫和动物们,在洞穴口探头探脑一番後,世界就显得忙碌、喧闹、拥挤了。

     从冬季攻势结束到辽沈战役发起,整整六个月,关东一反常态地沉寂著。

     黑土地在沉寂中骚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