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四平不平
关灯
小
中
大
讲的是法语。
对了,他在法国圣西尔军校镀过金。
在西方,圣西尔军校与西点军校齐名。
可他没直接救过洋人,洋人就不捧他。
一排炮弹在前面筑起一道火墙,冲击波把他的军帽掀掉了,头上光秃秃的像个葫芦瓢…… 醒来想起,他的光头是见自《辽沈战役亲历记》中的一幅照片。
现在,1946年5月14日,这位“丛林之狐”一样的逐次抵抗大师,又率领他的新6军由开原以中长路以东山地,准备迂回至四平以东火石岭子地区,攻击共军之左侧背。
由开原至火石岭子,公路两侧都是山地。
西侧山地纵深小,距中长路近,共军不可能埋伏大部队。
东侧正好相反,又是共军进出南北主要通道,还有可靠后方,是新6军北进最危险的方向。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和经验都告诉他,应该走那条最危险,但有时却是最安全的路。
他走对了。
他以配属新6军的71军88师作预备队,将新6军三个师分成左右两路纵队,实行广正面前进,彼此互相掩护。
一路遇敌,若敌兵力不大,另一路仍可一意前进。
他学乖了。
一是接受了87师的教训,二是刚在本溪打了几仗,认识了土八路也不像想像得那样好对付。
而且,当年打日本也常这么干,轻车熟路。
5月14日上午,左路先头团在威远堡门附近与共军遭遇,前卫营一个连长阵亡。
这是新6军闯到关东后,阵亡的第一个连长。
战至下午,共军主动撤离。
从开原出发前,廖耀湘就得知林彪调3纵沿中长路东山地南下,准备迂回四平国军之右侧背。
威远堡门战斗,廖耀湘判断只是3纵先头部队,缴获资料却出乎意料地证明就是3纵主力。
他立即得出结论:既然3纵主力不能阻止一个团的攻击,那么一个新22师就能击破北进路上任何共军。
18年后,廖耀湘在回顾这段“罪责尤深”的历史时,字里行间不无得意之色:当时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的作为,可以说大都取决于战地负责实际指挥之责任者的决心意志和企图,尔后新六军敢以六个师北上长春与东出梅河口(而且东出梅河口是我个人的主张,呈报杜聿明决定的),实直接与威远堡门之战斗结果攸关。
威远堡门不仅给我个人带来了嚣张的气焰,也给整个新六军的所属各部队带来旺盛的士气,但同时也带来了轻敌的心理。
对新六军而言,可以说威远堡门之战开启了顺利进犯四平与长春的端绪。
这个并不闻名也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战斗,其影响是很深远的。
(38) 5月18日下午,新22师先头部队到达火石岭子以南时,发现共军在公路两侧山上构筑阵地,连警戒都未布置。
到达火石岭子车站时,一列从梅河口驰来的军车,不知车站已经易手,还在向前开进。
比之汤恩伯之流,廖耀湘等人从意志、决心到战术,简直是天壤之别。
杜聿明笑了 ——续战犯录之一 此刻的杜聿明,面黄肌瘦,1。
7米左右的汉子,据说体重还不到100斤。
1月30日,他率领13军进占阜新后,即感到腰腿疼痛不支。
咬着牙挺到秀水河子战斗结束,就再也撑不住了。
2月18日,乘专机飞北平,住两个月院,割去左肾,未等彻底痊愈,就又匆匆降临黑土地。
对于杜聿明来说,最清新的空气,不是林间湖畔拌着花香鸟语的气息,更不是简直要令他窒息的来苏儿味儿,而是带着血腥气的硝烟,是卷着尸臭的火药味儿。
毫无疑问,他是在骨肉相残的战场上病倒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是在内战中累病的。
从古北口抗战到昆仑关大捷,特别是入缅作战败走野人山,在那空气都能攥出水的亚热带雨季原始森林里,没有雨具,没有住处,野人似的辗转跋涉两个多月,谁能断言病根不是那时落下的?而且,倘若此刻黑土地漫卷的不是内战硝烟,而依然是抗战峰火,又谁能说他不会同样走下病床,踏上战场? 不过,就像老战友郑洞国的美德早已变成负数一样,杜聿明现在对蒋介石愈是披肝沥胆,对他的将来也就愈加不利。
4月16日,杜聿明返回黑土地时,局势是这样的。
四平方向,新1军和71军攻击受挫,非增加兵力打不开僵局。
本溪方向,4月17日,熊式辉亲自指挥52军25师和新6军14师攻击,25师一个团被重创,逐放弃攻击。
从兵力看,四平和本溪共军各有10万余人。
论火力战斗力,四平优于本溪,林彪又亲自在四平指挥。
而本溪与沈阳唇齿相依,为沈阳门户,共军集结本溪,直接威胁沈阳安全。
如将本溪共军压迫至连山关以南,即可抽离一个军以上兵力增援四平。
而且,新6军主力在辽阳,52军主力就在沈阳附近,稍加调整,即可攻击。
不到100斤的身子朝大衣里一裹,杜聿明驱车奔沈阳南郊的红庙前进指挥所了。
行前,在报纸上发条消息,说他已到四平前线督战。
林彪也惯会来这手。
从沈阳起飞的飞机,带着隆隆啸声,一批批从头上掠过,再一批批转来。
在远方那心驰神往的蓝天与大地交接处,炮声、炸弹声就像沉雷似的日夜轰鸣。
还有身边几部电话机不时响起的铃声。
这铃声突然响起来是最讨厌的,特别是对一个身体衰弱的病人。
可杜聿明喜欢听,因为那铃声是从前线传过来的,他已经两个月没听到这铃声了,更何况这铃声传递的都是好消息,据说音乐可以治病,他需要的就是这种音乐。
他觉得此刻就像置身在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里,倾听一曲由他创作并指挥的交响乐。
也出了点不谐和音。
坐在原苏军司令部的东北行营大楼里的熊式辉,听着南方一阵紧似一阵的轰隆声,唯恐杜聿明重蹈覆辙,心头像有堆蚂蚁在爬。
一大早,就让参谋长赵家骧打电话,要杜聿明回来,另谋万全之策。
对于这位像自己一样腿不大好,被人并称“东北二瘸”的行营主任,杜聿明在心头是没怎么瞧得起的。
若论官场倾轧、角斗,他或许不是对手。
可现在是战争时间,东北的一切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
熊式辉也军装笔挺,耀眼的红领章上,每边还比他多一颗金黄色的星花。
可那不过是聋子的耳朵而已。
他杜聿明司令长官才是堂堂正正的驰骋疆场的国军将领,蒋介石是靠他来打黑土地这块天下的。
不过,他也不敢得罪这位陆军上将,他毕竟是他的上司。
熊式辉只要随便往老头子耳朵里吹吹风,他杜聿明打几个好仗,再瘦下去一圈,也是难以抵销的。
从战场到官场,他都不想吃亏。
但他现在不想回去。
他理大,熊式辉官大,理没官大。
蒋介石两次限令攻占四平的期限都过去了,熊式辉一筹莫展。
进攻本溪失败后,听说每天晚上都用安眠药安眠。
没有平地不显高山。
现在正是大展身手的当口。
只要能迅速打开僵局,首先是打开本溪方面的僵局,他就能用事实征服熊式辉,使熊式辉放手让他指挥作战。
同时也在重庆谈判桌上压下一个沉重的砝码,给老头子送去一份最好的礼物。
他决定拖到晚上再说。
打得好,熊式辉不会强迫他改变决心。
碰了钉子,再改变计划也来得及。
他给新6军军长廖耀湘和52军军长赵公武打电话,命令他们全力猛攻。
他成功了。
他在四平也得手了。
5月12日,新6军向开原集结时,杜聿明在沈阳向廖耀湘交代任务,指出:共军若继续据守抵抗,新6军就向左旋回,直接攻击共军左侧背;共军若撤退,即进出辽河套南岸,截断共军向北退路,压迫共军主力于辽河套内歼灭。
林彪跑了。
杜聿明逐下令向长春推进。
蒋介石有些犹豫。
他担心在长春会遭到顽强抵抗,又会形成四平那样旷日持久的胶着状态。
不如养精蓄锐,待与中共彻底闹翻时再打。
反正和战开关都在他手里。
杜聿明进攻长春腹案,是在本溪战斗进入尾声时就打好了的。
他向蒋介石派来视察的副参谋长白崇禧,据理力争:第一,攻击四平街的目地,就是为了击败共军主力,一举收复长春、永吉(即吉林省)。
如果不乘胜追击前进,必将前功尽弃。
第二,停战后,我军整补,共军也会整补。
而共军扩充非常迅速,我军却不能尽量扩充。
鉴于从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到锦后奉命停止前进,到今年三月底为止,这四个月之间,共军兵力增加了一倍多,我军当时以两个军可以顺利打到锦州,而现在有七个多军却到处被共军牵制,尚不能顺利打下本溪、四平,说明停战是对共军有利而对我军不利。
第三,现在命令已经下达了。
大军作战收回成命不是那么简单,中途变更部署也是很困难的,反而引起部队的疑虑混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
第四,长春为东北首府,永吉小丰满水电站为东北的动力资源,一举收复,在政治上影响很大。
在军事上,可与共军隔江(松花江)对峙,形成天堑,对我军有利。
在经济上,可以依靠小丰满的电力,供给长春、沈阳、鞍山等处用电,发展工业。
否则,小丰满电站被共军控制,东北用电都成问题。
(39) 他又如愿以偿了。
鞍马奔劳的疲苦,由一连串的胜利加倍地补偿了。
杜聿明的身体增大了一圈,原来那张灰黄粗糙的脸上,竟像喝了杯醇酒似的,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站在黑土地潮润的春风中,以雍容稳健著称、轻易不喜形于色的杜聿明,笑了。
笑得那么开怀、X意,又笑得那么矜持,稳重——一派儒将风度中的春风得意。
两年半后,共产党人在决定他为哪级战犯时,大概是不会忽略他的这段经历的。
会笑的人最后笑。
(可林彪就笑到最后了吗?)也许更令人忍俊不禁,却又笑不出来的,是杜聿明和廖耀湘这些=屏蔽广告=名将做为战犯走进监狱时,竟和当年的日本战犯生活在一起。
中国战犯
对了,他在法国圣西尔军校镀过金。
在西方,圣西尔军校与西点军校齐名。
可他没直接救过洋人,洋人就不捧他。
一排炮弹在前面筑起一道火墙,冲击波把他的军帽掀掉了,头上光秃秃的像个葫芦瓢…… 醒来想起,他的光头是见自《辽沈战役亲历记》中的一幅照片。
现在,1946年5月14日,这位“丛林之狐”一样的逐次抵抗大师,又率领他的新6军由开原以中长路以东山地,准备迂回至四平以东火石岭子地区,攻击共军之左侧背。
由开原至火石岭子,公路两侧都是山地。
西侧山地纵深小,距中长路近,共军不可能埋伏大部队。
东侧正好相反,又是共军进出南北主要通道,还有可靠后方,是新6军北进最危险的方向。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和经验都告诉他,应该走那条最危险,但有时却是最安全的路。
他走对了。
他以配属新6军的71军88师作预备队,将新6军三个师分成左右两路纵队,实行广正面前进,彼此互相掩护。
一路遇敌,若敌兵力不大,另一路仍可一意前进。
他学乖了。
一是接受了87师的教训,二是刚在本溪打了几仗,认识了土八路也不像想像得那样好对付。
而且,当年打日本也常这么干,轻车熟路。
5月14日上午,左路先头团在威远堡门附近与共军遭遇,前卫营一个连长阵亡。
这是新6军闯到关东后,阵亡的第一个连长。
战至下午,共军主动撤离。
从开原出发前,廖耀湘就得知林彪调3纵沿中长路东山地南下,准备迂回四平国军之右侧背。
威远堡门战斗,廖耀湘判断只是3纵先头部队,缴获资料却出乎意料地证明就是3纵主力。
他立即得出结论:既然3纵主力不能阻止一个团的攻击,那么一个新22师就能击破北进路上任何共军。
18年后,廖耀湘在回顾这段“罪责尤深”的历史时,字里行间不无得意之色:当时国民党在东北战场上的作为,可以说大都取决于战地负责实际指挥之责任者的决心意志和企图,尔后新六军敢以六个师北上长春与东出梅河口(而且东出梅河口是我个人的主张,呈报杜聿明决定的),实直接与威远堡门之战斗结果攸关。
威远堡门不仅给我个人带来了嚣张的气焰,也给整个新六军的所属各部队带来旺盛的士气,但同时也带来了轻敌的心理。
对新六军而言,可以说威远堡门之战开启了顺利进犯四平与长春的端绪。
这个并不闻名也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战斗,其影响是很深远的。
(38) 5月18日下午,新22师先头部队到达火石岭子以南时,发现共军在公路两侧山上构筑阵地,连警戒都未布置。
到达火石岭子车站时,一列从梅河口驰来的军车,不知车站已经易手,还在向前开进。
比之汤恩伯之流,廖耀湘等人从意志、决心到战术,简直是天壤之别。
杜聿明笑了 ——续战犯录之一 此刻的杜聿明,面黄肌瘦,1。
7米左右的汉子,据说体重还不到100斤。
1月30日,他率领13军进占阜新后,即感到腰腿疼痛不支。
咬着牙挺到秀水河子战斗结束,就再也撑不住了。
2月18日,乘专机飞北平,住两个月院,割去左肾,未等彻底痊愈,就又匆匆降临黑土地。
对于杜聿明来说,最清新的空气,不是林间湖畔拌着花香鸟语的气息,更不是简直要令他窒息的来苏儿味儿,而是带着血腥气的硝烟,是卷着尸臭的火药味儿。
毫无疑问,他是在骨肉相残的战场上病倒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是在内战中累病的。
从古北口抗战到昆仑关大捷,特别是入缅作战败走野人山,在那空气都能攥出水的亚热带雨季原始森林里,没有雨具,没有住处,野人似的辗转跋涉两个多月,谁能断言病根不是那时落下的?而且,倘若此刻黑土地漫卷的不是内战硝烟,而依然是抗战峰火,又谁能说他不会同样走下病床,踏上战场? 不过,就像老战友郑洞国的美德早已变成负数一样,杜聿明现在对蒋介石愈是披肝沥胆,对他的将来也就愈加不利。
4月16日,杜聿明返回黑土地时,局势是这样的。
四平方向,新1军和71军攻击受挫,非增加兵力打不开僵局。
本溪方向,4月17日,熊式辉亲自指挥52军25师和新6军14师攻击,25师一个团被重创,逐放弃攻击。
从兵力看,四平和本溪共军各有10万余人。
论火力战斗力,四平优于本溪,林彪又亲自在四平指挥。
而本溪与沈阳唇齿相依,为沈阳门户,共军集结本溪,直接威胁沈阳安全。
如将本溪共军压迫至连山关以南,即可抽离一个军以上兵力增援四平。
而且,新6军主力在辽阳,52军主力就在沈阳附近,稍加调整,即可攻击。
不到100斤的身子朝大衣里一裹,杜聿明驱车奔沈阳南郊的红庙前进指挥所了。
行前,在报纸上发条消息,说他已到四平前线督战。
林彪也惯会来这手。
从沈阳起飞的飞机,带着隆隆啸声,一批批从头上掠过,再一批批转来。
在远方那心驰神往的蓝天与大地交接处,炮声、炸弹声就像沉雷似的日夜轰鸣。
还有身边几部电话机不时响起的铃声。
这铃声突然响起来是最讨厌的,特别是对一个身体衰弱的病人。
可杜聿明喜欢听,因为那铃声是从前线传过来的,他已经两个月没听到这铃声了,更何况这铃声传递的都是好消息,据说音乐可以治病,他需要的就是这种音乐。
他觉得此刻就像置身在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里,倾听一曲由他创作并指挥的交响乐。
也出了点不谐和音。
坐在原苏军司令部的东北行营大楼里的熊式辉,听着南方一阵紧似一阵的轰隆声,唯恐杜聿明重蹈覆辙,心头像有堆蚂蚁在爬。
一大早,就让参谋长赵家骧打电话,要杜聿明回来,另谋万全之策。
对于这位像自己一样腿不大好,被人并称“东北二瘸”的行营主任,杜聿明在心头是没怎么瞧得起的。
若论官场倾轧、角斗,他或许不是对手。
可现在是战争时间,东北的一切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
熊式辉也军装笔挺,耀眼的红领章上,每边还比他多一颗金黄色的星花。
可那不过是聋子的耳朵而已。
他杜聿明司令长官才是堂堂正正的驰骋疆场的国军将领,蒋介石是靠他来打黑土地这块天下的。
不过,他也不敢得罪这位陆军上将,他毕竟是他的上司。
熊式辉只要随便往老头子耳朵里吹吹风,他杜聿明打几个好仗,再瘦下去一圈,也是难以抵销的。
从战场到官场,他都不想吃亏。
但他现在不想回去。
他理大,熊式辉官大,理没官大。
蒋介石两次限令攻占四平的期限都过去了,熊式辉一筹莫展。
进攻本溪失败后,听说每天晚上都用安眠药安眠。
没有平地不显高山。
现在正是大展身手的当口。
只要能迅速打开僵局,首先是打开本溪方面的僵局,他就能用事实征服熊式辉,使熊式辉放手让他指挥作战。
同时也在重庆谈判桌上压下一个沉重的砝码,给老头子送去一份最好的礼物。
他决定拖到晚上再说。
打得好,熊式辉不会强迫他改变决心。
碰了钉子,再改变计划也来得及。
他给新6军军长廖耀湘和52军军长赵公武打电话,命令他们全力猛攻。
他成功了。
他在四平也得手了。
5月12日,新6军向开原集结时,杜聿明在沈阳向廖耀湘交代任务,指出:共军若继续据守抵抗,新6军就向左旋回,直接攻击共军左侧背;共军若撤退,即进出辽河套南岸,截断共军向北退路,压迫共军主力于辽河套内歼灭。
林彪跑了。
杜聿明逐下令向长春推进。
蒋介石有些犹豫。
他担心在长春会遭到顽强抵抗,又会形成四平那样旷日持久的胶着状态。
不如养精蓄锐,待与中共彻底闹翻时再打。
反正和战开关都在他手里。
杜聿明进攻长春腹案,是在本溪战斗进入尾声时就打好了的。
他向蒋介石派来视察的副参谋长白崇禧,据理力争:第一,攻击四平街的目地,就是为了击败共军主力,一举收复长春、永吉(即吉林省)。
如果不乘胜追击前进,必将前功尽弃。
第二,停战后,我军整补,共军也会整补。
而共军扩充非常迅速,我军却不能尽量扩充。
鉴于从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到锦后奉命停止前进,到今年三月底为止,这四个月之间,共军兵力增加了一倍多,我军当时以两个军可以顺利打到锦州,而现在有七个多军却到处被共军牵制,尚不能顺利打下本溪、四平,说明停战是对共军有利而对我军不利。
第三,现在命令已经下达了。
大军作战收回成命不是那么简单,中途变更部署也是很困难的,反而引起部队的疑虑混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
第四,长春为东北首府,永吉小丰满水电站为东北的动力资源,一举收复,在政治上影响很大。
在军事上,可与共军隔江(松花江)对峙,形成天堑,对我军有利。
在经济上,可以依靠小丰满的电力,供给长春、沈阳、鞍山等处用电,发展工业。
否则,小丰满电站被共军控制,东北用电都成问题。
(39) 他又如愿以偿了。
鞍马奔劳的疲苦,由一连串的胜利加倍地补偿了。
杜聿明的身体增大了一圈,原来那张灰黄粗糙的脸上,竟像喝了杯醇酒似的,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站在黑土地潮润的春风中,以雍容稳健著称、轻易不喜形于色的杜聿明,笑了。
笑得那么开怀、X意,又笑得那么矜持,稳重——一派儒将风度中的春风得意。
两年半后,共产党人在决定他为哪级战犯时,大概是不会忽略他的这段经历的。
会笑的人最后笑。
(可林彪就笑到最后了吗?)也许更令人忍俊不禁,却又笑不出来的,是杜聿明和廖耀湘这些=屏蔽广告=名将做为战犯走进监狱时,竟和当年的日本战犯生活在一起。
中国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