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独霸东北

关灯
队受炮火杀伤,人员减少,连续冲锋即抵不住。

     ㈤指挥统一,协同动作,比过去好。

     ㈥守备沉着围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达即做工事,故占领之突破很困难,对我作战信心颇高不像过去有很大畏惧心理。

     ㈦火器比日本军队强盛炮兵技术很好。

     ㈧督战严厉,后退者常被督战队枪决。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写到:进入东北之敌军为蒋系统精锐,大部美械装备,经过美国训练,参加印缅作战,炮火和自动火器多!战斗力强,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的军龄,其中甚至有个别排长仍当战斗兵者,较顽强,不容易缴枪,甚至一个(此处有误,似应为“一连”——笔者)打到七八个人还不缴枪,带着运征军,常胜军的骄傲状度,尤其是新一军新六军特别骄傲,战斗确实也顽强。

    ⑾实实在在,这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评价国民党军队的文字,也是第一次听说“老八路”竟然“有如蝗虫”。

    就像前面已经写了几笔,下面将继续写下去的林彪一样,若不是那么多老人都那样讲,不但难以相信,简直就不能容忍! 打完日本打国民党,一些人对于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的认识,还停留在抗战期间闹磨擦时打“土顽”那个阶段上。

     低估了敌人,高看了自己。

     不知彼,也不知己。

     也难怪,部队就是发展很快,还建立了那么多“革命政权”嘛,这说明人民是拥护、支持我们的嘛。

    还有“老大哥”也支持我们嘛。

     对于隐藏在很好的表象下复杂、险峻的局势,对于黑土地上已经和行将发生的事情,坐在大城市里是很难看到的。

     延安的毛泽东也看不到。

     林彪离开沈阳前也不知道。

     但是,他好像已经感到了一些什么。

     据说,对于“独霸东北”和“拒敌于国门之外”,他好像开头就有点不同意见。

    倒不是他不希望“独霸东北”、“拒敌于国门之外”,而是眼下究竟能不能霸住、拒住,和怎样才能霸住、拒住。

     据说,一路上,他脑子里像车轱辘似的转来转去,就是这个问题。

     “撒退将军”锦州西65里,锦西县城东8里,有处不大不小的景致,叫作虹螺山。

     史书称:虹螺山“山脉自西而东,蜿蜒百余里。

    从各方观之,均成形,乡人因有‘八面威风’之称⑿”并不威风的林彪,站在“八面威风”上。

     带股腥味儿的海风,要把人刮倒似的,斜刺里扑啦啦拽动着大衣襟。

     很冷,那风好像要穿透衣服和皮肉钻进骨子里。

    大海碧绿碧绿的,鼓动着冷冰冰的诱惑和杀机。

    在8倍望远镜里看久了,就把碧绿碧绿的大海和瓦蓝瓦蓝的天空,混成一体。

     漂浮在碧绿碧绿的海水中的葫芦岛,码头上停着几艘灰蒙蒙的军舰。

     看不清舰上旗帜和标记,但是美舰无疑。

    有两艘好像刚到,隐隐约约可见士兵正在下船。

    登上码头后,就和军服颜色差不多的土路融在一起,一队队朝望远镜方向蠕动着。

     来得挺是时候。

    地形也行。

    也有仗打,因为有敌人。

    可此刻这位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能够调动的全部武装力量,只有来一连土匪也难应付的一个警卫排。

     没有兵,不能打仗的将军,似乎应该顺便瞅几眼周围的景致。

    可他大概连想都未想过,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脚下这座山,算甚么狗屁一景。

     ——“内线作战!” ——“全部歼灭三个军!” ——“一战解决问题!” 人们常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来形容大将军风度之类。

    其实不用泰山崩于前,就是一栋楼塌于前,谁都掉头就跑。

    当然,用已经被用俗了的大海的潮浪形容林彪此刻的心情,当是很妥贴的。

    可浪涛再大,也溅不到那张瘦削、清秀、白净的脸上一星泡沫。

     能够看到的,只是那步履愈发沉重的踱步,和那些日子每顿2两左右的饭量。

    不过,他的决心,可能在那一刻就已经定了。

     其实,部队就离这儿不远。

     黄克诚的三师,距林彪也就20里左右。

    梁兴初的1师更近,就10里样子。

    几天后,1师前卫团到达杨家杖子附近洞口村时,团长江拥辉到铁路线上一个小站,通过绥中县电话局打个电话,没想到接电话的正是林彪。

     当年115师保卫部巡视员乐坏了:林师长,你来了! 肯定也很高兴的林彪,声音里听不出多少高兴:嗯,来了。

    你们都带了些什么武器呀? 江拥辉答:步枪、手榴弹,还有几挺机关枪。

     林彪道:手榴弹是宝贝呀。

     手榴弹真是个宝贝。

    不然,土八路不会为它编那么多歌儿,唱得那么兴致、开怀。

    可手榴弹再宝贝,也难敌国民党的美式大炮。

    而且一路兼程,一个个弄得精疲力竭,蓬头垢面没了模样,再宝贝的手榴弹也扔不多远了。

     最惨的要数杨国夫的7师。

     12月4日,林彪转发一封电报: 中央军委:国夫转电如下我师自渤海登陆行军,又在山海关坚持半月之久,后又运动防预,每旅皆是战斗伤亡,减员有两千之多,现部队干部情绪低,战士带枪逃亡甚多,(仅昨晚连跑二十八人带枪九支)。

    原因:部队自出关来,未领分文款项,服装不能解决,生活极端困难,目前部队极须整顿与补充。

     林 支转 就是这样的部队也调不来。

     没有电报密本。

     11月22日,林彪在给“军委东北局”的电报中说:杨国夫与我无密本联系,情况不明。

     11月23日,黄克诚、刘震、洪学智⒀给“彭罗并军委”的电报中说:与林台密本始终未弄通,林来报均未译出。

    请转告林设法送密本来。

     没有密本,只听呼叫,谁也不知道谁在哪里,只有拿着收到的“天书”着急上火。

     还没有地图。

     没有地图,别说打仗,连行军都困难。

     全套美式通讯设备的杜聿明,却耳聪目明。

    连江拥辉和林彪通的那次电活,都被他的情报人员截接了。

     从关里开来的部队联系不上,调不动,从南满赶来参战的部队,也在沈阳受阻。

     罗华生(离休前为原铁道兵副司令员)率领的2师,10月上旬渡海在皮口登陆不久,即奉令到锦州西部作战。

    步行到普兰店,政委刘兴元(离休前为军事学院政委)与苏军联系,“老大哥”挺帮忙,给调来一列火车。

    谁知沈阳的“老大哥”却变了面孔,让立即下车,限令24小时内离开沈阳,不然就要缴枪。

    罗华生派通讯科长王建华去东北局联系,希望东北局与苏军交涉,能够放行。

     见到的是东北局副书记高岗。

     高岗说:告诉你们师长,就照苏军讲的办。

     科长急了,总部命令我们去锦西作战,下火车就不能按时赶到了呀! 高岗说:你回去就这么讲,就说是我的命令。

    不然就缴你们枪! 科长火了:“老毛子”要缴我们枪,你也要缴我们枪,这算什么共产党?! 刚见面时,高岗一脸麻子就不是色。

    这下全青了:你敢顶撞我?我毙了你! 高岗也是没法。

    “老大哥”正要用坦克赶小兄弟出城。

    大概他正在憋气窝火,就把一肚子火冲自己部下发了。

     开动“11”号走到新民附近马三家子,看见车站上停着一列火车,车头还“呼哧呼哧”喘气。

    几个“老大哥”荷枪实弹守着。

    10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