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李县长。

    ”老者直起身子。

     周远恒六十九岁,体型干瘦。

    即使隔着人群,秦云依旧能感受到周远恒外套里的骨架,周远恒本人要比电视里更加平静温和。

     “周院士,这是竹河县基层干部。

    大家听到您在这,都过来学习小麦知识。

    ”李青为双方介绍道。

     “大家好。

    ”周远恒对众人招呼。

    接着看向手中麦穗:“粮食是生命根本。

    咱们县的土层深,有利于土地储水……”周远恒从土地结构讲到竹河县的小麦特征,他不是过场式的讲解,而是研究过竹河实情。

     七月的阳光有些炙热,种植大棚安装了临时空调,但周远恒鼻头还时不时的冒着汗珠。

     秦云想起上辈子。

    上辈子粮食危机,龙夏华南华西等地受哈尔玛影响,粮食作物几乎一夜枯死。

    当时国难当头,周远恒带领研究团队前往华南灾区,希望能研究受灾土壤结构,解决粮食危机。

     周远恒在华南灾区呆了一个月,土壤研究还未有进展,便因化工感染住进医院。

    当时医院检测,灾区种植基地拥有大量的哈尔玛废料,周远恒因长时间接触受到感染。

    这种化工伤害是不可逆的,现在最好方法就是停止研究。

     周远恒出院后没有听从医嘱,而是继续扎根灾区。

    在采访时,他只是平静说到,自己身体可以多撑几年,但龙夏不能一天没有粮食。

    他多研究一天,龙夏就有可能早一步解决粮食危机。

     周远恒是灾难时的一种选择。

    全球灾难,还有无数教师,军人,医护人员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职责。

    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龙夏也是因为无数奉献者,才会拥有的稳定的社会结构。

     此时周远恒精神烁烁的站在麦田中央,秦云既庆幸又担心。

     庆幸一切还未开始。

     担心历史像上辈子无法改变。

     “我们扎根基层,就要保证各乡各镇都吃的上粮食,吃的饱粮食。

    感谢大家听我一个老头子唠唠叨叨……大家有没有想问的?”下午一点,周远恒讲解完道。

     “我们村子山地多,能不能种植小麦?” “这是我们村子的地形图……” …… 有不少村干部举手。

    大家上了年纪,原以为这场学习会晦涩难懂,但周远恒讲的由浅及深,他们充分了解小麦对全国的意义,现在恨不得立马回村,把村里的土豆红薯全拔了。

     “我们种植粮食,首要讲的就是因地制宜。

    ”周远恒笑着道。

     周远恒又相继回答了几个问题,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郁。

     “十分受用啊。

    ”人群中,高宏伟用圆珠笔耐心记录。

    他虽有录音笔,但开会重点,还是习惯手写记录。

     “你要不要举手?”隔壁村长见高宏伟记的认真,笑着问道。

     “不用。

    ”高宏伟摇了摇头。

    他想问的其他村长已经问过,再者,这里五百多人,他也不好意思提问。

     “大家还有没有想问的?”会议进入到尾声,周远恒和蔼问道。

     现场无人举手。

    这种学习性质的会议,一两个问题是互动。

    要是问的太多,问题车轱辘不说,也有些耽误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