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麒麟阁上春还早 第十四章 徐世绩的缺点(下)

关灯
就颜体书法而言,偃师县令的赞誉,倒也算为过。

     颜真卿的书法,原本就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书体格局。

    只是放在郑言庆身上…… 他不过是拾古人牙慧,说他是千古大盗,也不为过。

     偃师沸腾了! 鹅公子之名在短短时间里,享誉南北。

    可偏偏没有人知道,这鹅公子究竟是何人? 郑言庆等人在傍晚时分,抵达洛阳城外。

     张仲坚和杜如晦与言庆洒泪而别,孙思邈因为要教授郑言庆引导术,暂时留在洛阳。

     郑仁基还在长安,因崔小姐在年前分娩,不得不推迟了行程。

     他只是派人到洛阳故居,告诉郑世安先把家里打理一下。

    毕竟这洛阳的宅院,已经闲置了不少时间,需要好好整理一番。

    同时,郑仁基还告知郑世安,让他把郑家在洛阳的田庄打理妥当。

    马上就要龙抬头了,春耕在即,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郑家在洛阳的产业不少,沿洛水畔,差不多一条街都是在郑家名下。

     而洛阳城外,尚有千顷良田,事务极其繁杂。

     郑世安到了洛阳之后,立刻忙碌起来。

    他还肩负着为郑仁基梳理关系的责任,于是拜访洛阳豪族,不敢有片刻的偷闲。

    当然了,以郑世安的身份,不可能见到那些大人物。

    好在他主要是梳理各种关系,只需要和各府的管事交道。

    送礼拜望,令洛阳豪族知道,郑家只是奉诏来洛阳发展,以后有什么事情,还请多关照。

     如此,就已足够! 毕竟大人物们,不可能去关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将来真正有交道的,还是那些府中的管事。

    这些人都是地头蛇,处理好了和他们的关系,可以省却很多麻烦。

    似这种事情,若让郑仁基去处理,的确是麻烦事。

     而郑世安深知市井中人的心思,同时管家,说起话来也方便许多。

     可他这一忙,就顾不上郑言庆和徐世勣了…… 经过首阳酒楼的一夜,徐世勣自负的心理,一下子无影无踪。

    原以为自己出类拔萃,没想到有人比他更加出色。

    虽然言庆的年纪比他小,但是徐世勣对他却非常敬佩。

    如果说,一开始他还对言庆得到孙思邈青睐而嫉妒,那么现在已烟消云散。

     “言庆,在跟我讲讲长坂坡的故事吧。

    ” 阳光明媚,徐世勣和郑言庆坐在后花园的水塘边,一脸渴求之色的看着郑言庆。

     让徐世勣服气是一回事,但想要让徐世勣听自己的,却是另一回事。

     毕竟,徐世勣是平民出身,比言庆要好许多。

    且家中富庶,与郑家又是世交,年龄还比郑言庆大好几岁,要让徐世勣听他的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郑言庆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练武之后,他拉着徐世勣,开始讲《三国演义》。

     枯燥的《三国志》,对徐世勣而言,无疑是一种负担。

     可如果把这变成了故事,其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三国演义的金戈铁马,足以让每一个少年为之热血沸腾。

    更不要说那其中如云猛将,还有足智多谋的谋士,对于未来的初唐军神而言,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只一出桃园结义,就让徐世勣变成了言庆的忠实粉丝。

     言庆日间随孙思邈学习引导术和五禽戏,夜间给徐世勣讲故事。

     他当然不可能背下全本三国,但里面的一些情节,足以让徐世勣痴迷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