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倒骑驴背果老显灵应 追偿俗债吕祖度情人

关灯
我的话,忽地转了个修道之念。

    因我曾对她说认得许多仙人,所以求我说出仙人在什么地方?她要亲自去找到仙人,求他们收为徒弟,情愿抛弃红尘,永入玄门。

    我见她忽然有此知觉,如何不惊,如何不喜。

    当下随便敷衍了她几句,随即送她一个小小的枕头,叫她照常安卧。

    一梦醒来,未到天光,她忽然大哭而起,拜倒床上,口称师父,苦求脱离红尘。

    据她自述梦中情况,说已历尽人生艰危困苦、富贵繁华的景象。

    觉得人生趣味,愈加不足留恋。

    修道之心,愈益坚决。

    最可怪者,她就因我的枕头有些灵异,再回想到我以前种种劝导之谈,居然断准我就是神仙,看定我为度她而来。

    这等智慧,还了得么?到此地步,我也怜她一片纯诚,哀她处境危险,慨然允收为徒。

    方把她的前生和本身来历说给她听。

    就在这第二天,用法送她出院,一阵风摄出京城,叫她步行到终南山去。

    如今看她可能已到终南,毫无悔心。

    果能诚心精进,不惮艰苦,等她到终南之日,我自另有布置,将她栽培一番。

    大约五百年以后,许有些儿造化。

    ”张仙笑道:“这也不过是尽尽人情而已。

    其实,她既有此觉悟,又得到你这样好的师父,将来必可成仙。

    何必还要再试三试之后,再给她一个最后的大试呢?”吕祖大笑,又道:“师叔尊论确是不错。

    但一个平常女子,侥幸得遇我辈,一念之聪,便令成仙,不叫她先经一点危险辛苦,未免忒便宜了她吧。

    ”张仙也笑道:“你难道不念这几时同床共枕之情么?”吕仙又大笑不已。

    谈了一会儿,张仙又议如何走法。

    吕祖附耳低言道:“如此这般,就一点不落痕迹了。

    ”张仙听了,拍手称妙。

    过了一天,天子终念张仙三天不朝,心中怀着鬼胎,怕他不悦,又怕他回山,便派四个内侍,将着旨意,赐他许多珍奇佳果。

    哪知张仙病得正凶。

    内侍到门,下人回说,国师病重,不能接旨。

    内侍丢下赐品回去,奏闻天子。

    天子大惊,问法师道:“神仙也会生病么?”此时的叶法善已做了张仙的徒弟,早知乃师之意,因对道:“神仙与常人总是一般,自然也会生病的。

    ”天子正要再派太医前去诊视,忽得奏称国师业已逝世了。

    天子大为惊异,便和叶法善等,一同驾临集贤院吊唁。

    当有院中诸臣奏请回銮,说:“国师死后,身体已腐,臭秽不堪,恐伤圣躯,乞中止吊唁。

    天子益发疑惑,说平人死了,也不能立刻腐烂。

    何况国师,究是仙体,恶得如此易朽。

    ”便吩咐法师代朕致祭,并要随时留心国师是否真死;抑系假装病亡,以便私归道山。

    得了实情,奏与朕知。

    说毕,回宫而去。

    叶法善只得和一班集贤院同人并公卿前来吊奠。

    大家料理张仙身后之事,棺殓既毕,抬出门去。

    据抬棺人说,棺木和平人一般沉重。

    天子得知,信张仙真死。

    直到后来安史之乱,天子蒙尘入蜀,途中亲自见一位神仙自天而下,向天子叩首三下,转眼不见。

    来人呈现上玉匣一缄,启而视之,内述乱事因果甚详。

    并言皇帝不信可回京城,伏乞珍重龙体,等语。

    内附昔年天子所赐玉如意一柄,而不署姓氏。

    天子疑神仙必是张果所托致书者,则张果未死,必无可疑。

    回銮后,命人掘棺视之,乃瘗一竹杖耳。

    未知张果假死之后,究去哪里,尚有什么奇事?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