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十四

关灯
艳异编卷十四 宫掖部十 王岐公歧公在翰苑时,中秋有月,上问:“当直学士是谁?”左右以姓名对,命小殿对设一位,召来赐酒。

    公至殿侧,侍班俄顷,女童小乐引步辇至,宣学士就坐。

    公奏:“故事,无君臣对坐之礼。

    ”上云:“天下无事,月色清美,与其醉声色,何如与学士论文。

    若要正席,则外廷赐宴,正欲略去苛礼,放怀饮酒。

    ”公固请不已,再拜就坐。

    上引谢庄赋、李白诗,美其才,及出御制诗示公,公叹仰圣学高妙。

    每起谢,必敕内侍挟掖,不令下拜。

    夜漏三鼓,上悦甚,令左右宫嫔各取领中裙带、或团扇手帕求诗,内侍举牙床以金镶水晶砚、珊瑚笔、格玉管笔,皆上所用者于公前。

    来者应之,略不停缀。

    都不蹈袭前人,尽出一时新意,仍称其所长,如美貌者,必及其容色。

    人人得其欢心,悉以进呈。

    上曰:“岂可虚辱,须与学士润笔。

    ”遂各取头上珠花一朵,装公幞头,簪不尽者,置公服袖中,宫人旋取针线缝联袖口。

    宴罢,月将西沉,上命辄金莲烛,令内侍扶掖归院。

    翌日,问:“学士夜来醉否?”奏云,“虽有酒不醉。

    到玉堂,不解带便上床,取幞头在面前,抱两公服袖坐睡,恐失花也。

    ”都下盛传天子请客。

    明节刘后(凡二条)刘贵妃,其出单微,入宫即大幸,由才人七迁至贵妃。

    生济阳郡王械、祁王模、信王榛。

    政和三年秋薨。

    先是妃植芭蕉于庭曰:“是物长,吾不及见矣。

    ”已而,果然,左右奔告帝。

    帝初以其微疾不经意,趋幸之,已薨矣,始大悲恻。

    待加四字谥曰:“明达懿文。

    ”叙其平生,诸乐府。

    又欲踵温成故事,追崇使皇后。

    表请封册赠为皇后,而以“明达”谥焉。

    时又有安妃刘氏者,本酒保家女,初事崇恩宫。

    宫罢,出居宦者何诉家。

    内侍杨戬誉其美,复召入。

    妃以同姓养为女,遂有宠为才人,迸至淑妃。

    生建安郡王、嘉国公椅,英国公和福帝姬。

    政和四年,加贵妃,朝夕得侍上,擅爱专席,嫔御为之稀进,擢其父刘宗元节度使,妃天姿警悟,解迎意合旨,雅善涂饰。

    每制一服,外间即效之,林灵素以妖技进,目为九华玉真安妃,肖其像于神霄帝君之左。

    宣和三年薨,年三十四。

    初溢“明节和文”,旋用“明达”,近比加册,赠为皇后,葬其园之西北隅。

    帝悼之甚,后宫皆往唁,帝相与啜位,崔妃独在侧无戚容。

    帝悲怒,疑其为厌蛊,卜者刘康孙缘妃以进,喜妄谈休咎,捕送开封狱。

    医曹孝忠侍疾无状,阁内侍王尧臣坐盗金珠,及出金明池游宴事,井鞫治。

    狱成,同日诛死,遂废崔妃为庶人。

    崔生汉王椿及帝姬五人云。

    又,明节刘后,一时遭遇,宠倾六宫,忽苦疾。

    临终戒左右云:“我有遗祝在领巾上。

    候我气绝,奏官家亲自来解。

    ”语毕而终。

    左右驰奏,上至哀恸,悲不自胜。

    领巾上蝇头细字,其辞云:“妾出身微贱,而无寸长,一旦遭遇圣恩,得与嫔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

    虽埋骨干九泉,魂魄不离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庙社稷之重,天下生灵之众,大王帝姬之多,不可以贱妾一人过有思念,深动圣怀;况后宫万计,胜如妾者不少。

    妾深欲思死,面与君父诀别,谪限已尽,不得少留。

    ”冤痛之情。

    言不能尽;下有数百点悲切之言,不能尽记。

    自后,左右每欲宽解,必提领中,上愈伤感。

    闻者谓:“李夫人不足道也。

    ”林灵素谓后是九华安妃,临终闻本殿异香音乐。

    次年有青坡术士,见后于巫山,仿佛钿合金钗云。

    蔡京太清楼记蔡京大清楼侍宴记云:政和二年三月,皇帝制诏臣京宥过省愆,复官就第,诏以是月八日,开后苑宴太清楼。

    召臣执中、臣俣、臣、臣京、臣绅、臣居厚、臣正夫、臣蒙、臣洵、臣安中、臣询武、臣俅、臣贯于崇政殿赐坐。

    命宫人击鞠,乃由景福殿西序,入苑门,诏臣京曰:“此跬步至宣和,即言者所谓金柱玉户者也。

    ”厚诬宫禁其令子攸掖入观焉。

    东入小花径,南度碧芦,又东楹便门,至宣和殿,止三楹几案台榻,漆以黑,下宇纯朱,上栋纯绿,饰缘无文采,东西各有殿,东曰,‘琼兰”,西曰“凝芳”,后曰“积翠”,南曰“瑶林”,北曰“玉字”。

    后有沼曰“环碧”,两旁有亭曰“临漪”、“花渚”。

    沼次有山殿,云华阁曰“太宁”。

    左右蹑道以登,中道有亭,一曰“琳霄”,次曰“春阁”,下有殿曰“玉华”。

    “玉华”之侧,有御书榜曰“三洞琼文”,旁有“种玉”、“绿云”轩相峙。

    臣京奏曰:“宣和殿阁、亭、沼,洁齐清虚,朴素若此,则言者不根,盖不足恤。

    ”日午,谒者引执中已下,入女乐童四百,靴袍玉带,列排场下。

    宫人珠笼金玉,束带秉扇,拂净巾、剑钺,执香球,拥御床,以次立。

    酒三行,上顾谓群臣曰:“承平无事,君臣同乐,宜略去苛礼。

    饮食起居,当自便无问。

    ”已而,群臣尽醉。

    京又为皇帝幸鸣鸾堂,记曰:宣和九年九月,金芝生道德院。

    二十日,皇帝自景龙江泛舟,由天波溪至鸣銮堂,淑妃从。

    臣京朝堂下,移班拜妃。

    内侍连呼曰:“妃答拜。

    ”臣欲谢,内侍掖起,膝不得下。

    上曰:“今岁四幸鸣銮矣。

    ”臣顿首曰:“昔人三顾堂,成已六幸,千载荣遇。

    鸣銮固卑陋,且家素篓无具,愿留少顷,使得伸尊奉意。

    ”上曰:“为卿从容。

    ”臣退西庑视庖膳。

    上为举著,屡欢笑,如家人。

    亦遣使持玛瑙大赐酒。

    西亲手调茶,分赐左右。

    妃小酌,遣赐道由臣堂视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