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关灯
卷三 ○对突厥内大雪 北蕃归朝人奏称:“突厥境风大寒雪,人饥,羊马并死。

    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其人情大恶。

    ”太宗闻之,谓公曰:“观古来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虐、任小人则乱。

    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卿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

    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欲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卿以为何如?”公对曰:“昔晋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

    文侯曰:何故克曰:战数胜战。

    数则人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驭疲人,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

    ”太宗然之。

     ○对北蕃扰乱须发兵 太宗谓公曰:“今北蕃扰乱,须发兵收取河南地。

    ”公对曰:“突厥虽乱,未甚指的。

    必其牙所有事,自不敢住在河南。

    臣愚请更详审。

    ”太宗曰:“古有好仁义而亡者,有好战伐而灭者,朕意止欲安静,得非病邪?”公对曰:“静者为化之本。

    ” ○对大乱之后大可致化 太宗论自古政化得失,因曰:“当今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

    ”公对曰:“不然。

    凡人居安乐则骄逸,骄逸则思乱,思乱则难化。

    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

    然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

    ”太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求致化,宁可造次而望乎?”公对曰:“此指常人,不在圣哲。

    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过。

    三年成功,犹谓其晚。

    ”太宗深纳其言。

    右仆射封德彝等,咸共非之曰:“三代以后,人渐浇讹。

    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化而不能,岂能化而不欲。

    魏徵书生,不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乱国家。

    ”公曰:“五帝三王不易人而化,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在于当时所化之而已。

    考之载籍,可得而知。

    昔黄帝与蚩尤七十于战,其乱甚矣,既胜之后,复致太平。

    九黎乱德,颛顼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化。

    桀为乱虐而汤放之,在汤之日则得太平。

    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日亦致太平。

    若言人渐浇讹,不返淳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邪?”德彝等无以难之,然咸以为不可。

    太宗力行不倦,三数年间,契丹、靺鞨内附,突厥破灭,部落列为编户。

    太宗每谓侍臣曰:“贞观之初,人皆异论云:当今必不可行帝王道,唯魏徵劝我而已。

    我従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夷宾服。

    突厥万代以来常为勍敌,今头首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使我不动干弋,数年之间遂至于此,皆魏徵之力也。

    ”又复谓公曰:“玉虽有美质,在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

    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约我以仁义,弘我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匠,唯惜不得使封德彝见之。

    ”公再拜,谢曰:“匈奴破灭、海内康宁,自是陛下威德所加,实非群下之力;但喜逢明圣,不敢贪天之功。

    ”太宗曰:“朕能任公,公称所委,其功独在朕乎何故饰让也。

    ” ○对上封人请亲纳表奏 上封人多请太宗亲纳表奏,以防壅塞。

    太宗以问公,公对曰:“观此人意见,殊乖大体。

    若请陛下,不任百司亲庶事,岂唯朝堂一所,则州县之务亦须陛下亲断。

    ” ○对隋日禁囚 太宗论隋日禁囚,公对曰:“臣昔在隋时,闻有盗发炀帝,令士澄捕之,但有疑即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于人,并令同日斩决。

    大理丞张元济怪之,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盗发之日,先禁他所,才被放出,亦遭推劾,不胜苦痛,虚以自诬。

    元济因此更事,寻究二千人内,唯有九人不明,又案验九人,四人非贼。

    有司不敢执奏,遂并杀之。

    ”太宗曰:“非唯炀帝无道之君,臣下亦不尽忠。

    须相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