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神仙八

关灯
卷第八神仙八 刘安阴长生张道陵 刘安 汉淮南王刘安者,汉高帝之孙也。

    其父厉王长,得罪徙蜀,道死。

    文帝哀之,而裂其地,尽以封长子,故安得封淮南王。

    时诸王子贵侈,莫不以声色游猎犬马为事,唯安独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

    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

    武帝以安辩博有才,属为诸父,甚重尊之。

    特诏及报书,常使司马相如等共定草,乃遣使,召安入朝。

    尝诏使为《离骚经》,旦受诏,食时便成,奏之。

    安每宴见,谈说得失,乃献诸赋颂,晨入夜出。

    乃天下道书及方术之士,不远千里,卑辞重币请致之。

    于是乃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

    门吏先密以白王,王使阍人,自以意难问之曰:“我王上欲求延年长生不老之道,中欲得博物精义入妙之大儒,下欲得勇敢武士扛鼎暴虎横行之壮士。

    今先生年已耆矣,似无驻衰之术,又无贲、育之气,岂能究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钩深致远,穷理尽性乎?三者既乏,余不敢通。

    ”八公笑曰:“我闻王尊礼贤士,吐握不倦,苟有一介之善,莫不毕至。

    古人贵九九之好,养鸣吠之技,诚欲市马骨以致骐骥,师郭生以招群英。

    吾年虽鄙陋,不合所求,故远致其身,且欲一见王,虽使无益,亦岂有损,何以年老而逆见嫌耶?王必若见年少则谓之有道,皓首则谓之庸叟,恐非发石采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薄吾老,今则少矣。

    ”言未竟,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角髻青丝,色如桃花。

    门吏大惊,走以白王。

    王闻之,足不履,跣而迎登思仙之台。

    张锦帐象床,烧百和之香,进金玉之几,执弟子之礼,北面叩首而言曰:“安以凡才,少好道德,羁锁事务,沈沦流俗,不能遣累,负笈出林。

    然夙夜饥渴,思愿神明,沐浴滓浊,精诚浅薄。

    怀情不畅,邈若云汉。

    不斯厚(厚原作原,据《云笈七签》卷109引《神仙传》改)幸,道君降屈,是安禄命当蒙拔擢,喜惧屏营,不知所措。

    唯望道君哀而教之,则螟蛉假翼于鸿鹄,可冲天矣。

    ”八童子乃复为老人,告王曰:“余虽复浅识,备为先学。

    闻王好士,故来相从,未审王意有何所欲?吾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画地为江河,撮土为山岳;一人能崩高山,塞深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隐蔽六军,白日为暝;一人能乘云步虚,越海凌波,出入无间,呼吸千里;一人能入火不灼,入水不濡,刃射不中,冬冻不寒,夏曝不汗;一人能千变万化,恣意所为,禽兽草木,万物立成,移山驻流,行宫易室;一人能煎泥成金,凝铅为银,水炼八石,飞腾流珠,乘云驾龙,浮于太清之上。

    在王所欲。

    ”安乃日夕朝拜,供进酒脯,各试其向所言,千变万化,种种异术,无有不效。

    遂授《玉丹经》三十六卷,药成,未及服。

    而太子迁好剑,自以人莫及也。

    于时郎中雷被,召与之戏,而被误中迁,迁大怒,被怖,恐为迁所杀,乃求击匈奴以赎罪,安闻不听。

    被大惧,乃上书于天子云:“汉法,诸侯壅阏不与击匈奴,其罪入死,安合当诛。

    ”武帝素重王。

    不咎,但削安二县耳。

    安怒被,被恐死。

    与伍被素为交亲,伍被曾以奸私得罪于安,安怒之未发,二人恐为安所诛,乃共诬告,称安谋反。

    天子使宗正持节治之,八公谓安曰:“可以去矣,此乃是天之发遣王。

    王若无此事,日复一日,未能去世也。

    ”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

    八公与安所踏山上石,皆陷成迹,至今人马迹犹存。

    八公告安曰:“夫有藉之人,被人诬告者,其诬人当即死灭,伍被等今当复诛矣。

    ”于是宗正以失安所在,推问云,王仙去矣。

    天子怅然,乃讽使廷尉张汤,奏伍被,云为画计,乃诛二被九族,一如八公之言也。

    汉史秘之,不言安得神仙之道,恐后世人主,当废万机,而竞求于安道,乃言安得罪后自杀,非得仙也。

    按左吴记云,安临去,欲诛二被,八公谏曰:“不可,仙去不欲害行虫,况于人乎。

    ”安乃止。

    又问八公曰:“可得将素所交亲俱至彼,便遣还否?”公曰:“何不得尔,但不得过五人。

    ”安即以左吴、王眷、傅生等五人,至玄洲,便遣还。

    吴记具说云:安未得上天,遇诸仙伯,安少习尊贵,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

    于是仙伯主者奏安云:不敬,应斥遣去。

    八公为之谢过,乃见赦,谪守都厕三年。

    后为散仙人,不得处职,但得不死而已。

    武帝闻左吴等随王仙去更还,乃诏之,亲问其由。

    吴具以对。

    帝大懊恨,乃叹曰:“使朕得为淮南王者,视天下如脱屣耳。

    ”遂便招募贤士,亦冀遇八公,不能得,而为公孙卿、栾大等所欺。

    意犹不已,庶获其真者,以安仙去分明,方知天下实有神仙也。

    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

    (出《神仙传》) 汉代的淮南王刘安是汉高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厉王,叫刘长。

    刘长因为犯了罪,被流放到四川,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汉文帝听说后很难过,就重新分割刘长的封地,全部给了刘长的大儿子刘安,所以刘安才被封为淮南王。

    当时王子们都沉迷于游玩狩猎和美酒女色,只有刘安坚守节操,并礼贤下士。

    刘安还特别爱研究儒家的学说,还精通算卦和修道的方术,招纳了几千名有才学的门客,都是天下的知名人士。

    刘安写了论述佛门精义的《内书》二十二篇,还有解释佛经《中观论》的文章八篇。

    另外还有论述神仙修行和用黄金白银炼丹的文章,以及论述道术的《鸿宝》和论卦术的《万毕》,这些著作都论述了阴阳变化的道家学术,共有十几万字。

    武帝见刘安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并且辈份是他的叔父,对他十分敬重。

    汉武帝有时下诏或给大臣写回报的文章,都让司马相如等共同酌斟定稿,就派人召刘安上朝一起起草。

    还有一次文帝让刘安写一篇解释屈原《离骚》的论文,刘安早上接到皇命,一顿饭时间就写成了并奏报给皇帝。

    皇帝常常在宴席上召见刘安,听刘安议论朝政的得失,或听刘安献上新作的赋、颂等文章,常常早上进宫,和皇帝谈到夜晚才出宫。

    刘安一直在搜集天下论述道学的书,收纳懂得修道的方士,那怕方士们远在千里文外,也要派人拿着十分恭敬的信和钱前去请来。

    于是就有八位名人一起来见刘安,八位老人都鬓发皆白了。

    他们来到刘安门前,门官先愉愉报告了刘安,刘安就让门官故意用自己的意思刁难那八位老人说,“我们淮南王求的是上中下三种贤人。

    上等贤人要懂得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道术,中等贤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精通儒家学术的大学问家,下等贤人要十分英武、力能扛鼎、打虎擒豹的勇士。

    我看八位老先生年纪这样大,好像没有长生之术,也没有多大的力气,也不会对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