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耿寡妇为子延师 瞿先生守身矢节
关灯
小
中
大
,待老朽完此残局请教何如?”刘浣道:“绝妙,晚辈正欲一观。
”那少年道:“老伯已拜下风,不必终局。
”员外道:“局上未分胜负,小子何得狂言!”两下互相笑谑。
刘浣候二人棋毕,即将荐馆与瞿天民之意细细说知。
员外道:“舍甥小馆已有一位姓边的朋友在彼,难以斡旋。
”刘浣又将小边逐出情由说了,员外笑道:“斯文中做此道儿的极多,何足为异。
边先生既已辞馆,老朽就与小女说,择日奉请令友便是。
但不知瞿君举止抱负何如,不要蹈老边的旧辙才好。
”刘浣道:“敝友才识不凡,立身诚实,断不似旧师的景态。
”那少年道:“凡人家请师长,必须有才、有法、有守的方好。
”濮员外道:“请问兄长,何为才、法、守也?”少年道:“凡为师长的,饱学不腐谓之真才,善教不套谓之得法,诚实不伪谓之有守。
师长具此三德,子弟们方有教益。
”刘浣道:“敝友瞿君,三德未必俱备,然真诚质朴,教法亦精,断不误却令甥功课。
”濮员外道:“尊驾之友,决非妄诞者,老朽力言,管取馆事立就。
”刘浣欢喜自回。
次日,濮员外亲到耿家,见了女儿,备言刘浣荐馆之事,又说瞿先生恬静饱学,教法最精,兼且近便,不可挫过。
濮氏从了父亲之言,即写下关约,着苍头送到刘家。
刘浣自令人通知瞿天民,不必细说。
此时正值四月初旬,这耿寡妇是个节俭的女人,预先送了两个请帖,趁着立夏节日,顺便排下筵席,邀瞿先生进馆,濮员外、刘浣宾主三人,盘桓了一日。
次日,依然令小厮锦簇伏侍小主耿宪读书。
光阴荏苒,不觉又早月余。
濮氏见儿子功课不缺,举止端详,与前大不相同,心下十分喜悦。
家下人又言瞿先生温柔雅量,待人以礼,更兼善教不倦,甚堪敬重,故此濮氏管待倍加丰厚。
忽一日晚上,濮氏吃罢晚膳,正欲脱衣寻睡,猛听得床头戛戛之声,急执灯看时,却是一对蚕蛾,两尾相接,在那里交媾,四翅扇扑,故此声响。
濮氏疑道:“此物从何而来?”掀起枕席瞧看,见一个破损空纸包儿。
问儿子时,答道:“早上在花园内扑得的,故包了放于枕下作耍。
”濮氏哏了一声,将蚕蛾掷于床下,息灯睡了。
闭眼一会,转辗思量,睡不安枕,翻来覆去,心绪如麻,长吁数声,披衣而起。
此时天色曛热,纱窗半启,只见一轮月色,透入罗帏。
濮氏轻身下床,移步窗前,凭槛玩月,不觉欲火如焚,按捺不下,倚着围屏,立了一回,奈何情兴勃然,势不可遏。
一霎时面赤舌干,腰酸足软,反觉立脚不住,急纵身环柱而走,如磨盘一般。
团团旋绕有百十个转身,愈加遍身焦热,心痒难禁,口咬衫襟,凝眸伫想,恨不得天上坠下一个男子来耍乐一番。
又想着家下有几个小厮,年俱长成,已知人事,寻觅一个消遣也好,只是坏了主仆之体,倘若事露,丑脸何以见人?呆思一会,猛然想起瞿师长青年美貌,笃实温雅,若谐片刻之欢,不枉人生一世,纵然做出事来,死而无怨。
正是色胆如天大,只因睹物生情,拴不住心猿意马。
当下侧耳听时,谯楼已打二鼓,回头看宪儿和侍女们皆已熟睡,忙移莲步,悄悄地开了房门,轻身下楼,踅出银房,黑暗里被胡床绊了一跌,急跃起转过轩子,趁着月光,一步步捱出茶厅,早见是书房了。
濮氏四顾寂然,伸出纤纤玉手,向前敲门。
却说瞿天民正在睡梦中,被剥啄之声惊醒,心下疑道:“更阑人静,何人至此?”急抬头问道:“是谁?”门外应道:“是我。
”却是一个妇人声音。
再问时,依旧应
”那少年道:“老伯已拜下风,不必终局。
”员外道:“局上未分胜负,小子何得狂言!”两下互相笑谑。
刘浣候二人棋毕,即将荐馆与瞿天民之意细细说知。
员外道:“舍甥小馆已有一位姓边的朋友在彼,难以斡旋。
”刘浣又将小边逐出情由说了,员外笑道:“斯文中做此道儿的极多,何足为异。
边先生既已辞馆,老朽就与小女说,择日奉请令友便是。
但不知瞿君举止抱负何如,不要蹈老边的旧辙才好。
”刘浣道:“敝友才识不凡,立身诚实,断不似旧师的景态。
”那少年道:“凡人家请师长,必须有才、有法、有守的方好。
”濮员外道:“请问兄长,何为才、法、守也?”少年道:“凡为师长的,饱学不腐谓之真才,善教不套谓之得法,诚实不伪谓之有守。
师长具此三德,子弟们方有教益。
”刘浣道:“敝友瞿君,三德未必俱备,然真诚质朴,教法亦精,断不误却令甥功课。
”濮员外道:“尊驾之友,决非妄诞者,老朽力言,管取馆事立就。
”刘浣欢喜自回。
次日,濮员外亲到耿家,见了女儿,备言刘浣荐馆之事,又说瞿先生恬静饱学,教法最精,兼且近便,不可挫过。
濮氏从了父亲之言,即写下关约,着苍头送到刘家。
刘浣自令人通知瞿天民,不必细说。
此时正值四月初旬,这耿寡妇是个节俭的女人,预先送了两个请帖,趁着立夏节日,顺便排下筵席,邀瞿先生进馆,濮员外、刘浣宾主三人,盘桓了一日。
次日,依然令小厮锦簇伏侍小主耿宪读书。
光阴荏苒,不觉又早月余。
濮氏见儿子功课不缺,举止端详,与前大不相同,心下十分喜悦。
家下人又言瞿先生温柔雅量,待人以礼,更兼善教不倦,甚堪敬重,故此濮氏管待倍加丰厚。
忽一日晚上,濮氏吃罢晚膳,正欲脱衣寻睡,猛听得床头戛戛之声,急执灯看时,却是一对蚕蛾,两尾相接,在那里交媾,四翅扇扑,故此声响。
濮氏疑道:“此物从何而来?”掀起枕席瞧看,见一个破损空纸包儿。
问儿子时,答道:“早上在花园内扑得的,故包了放于枕下作耍。
”濮氏哏了一声,将蚕蛾掷于床下,息灯睡了。
闭眼一会,转辗思量,睡不安枕,翻来覆去,心绪如麻,长吁数声,披衣而起。
此时天色曛热,纱窗半启,只见一轮月色,透入罗帏。
濮氏轻身下床,移步窗前,凭槛玩月,不觉欲火如焚,按捺不下,倚着围屏,立了一回,奈何情兴勃然,势不可遏。
一霎时面赤舌干,腰酸足软,反觉立脚不住,急纵身环柱而走,如磨盘一般。
团团旋绕有百十个转身,愈加遍身焦热,心痒难禁,口咬衫襟,凝眸伫想,恨不得天上坠下一个男子来耍乐一番。
又想着家下有几个小厮,年俱长成,已知人事,寻觅一个消遣也好,只是坏了主仆之体,倘若事露,丑脸何以见人?呆思一会,猛然想起瞿师长青年美貌,笃实温雅,若谐片刻之欢,不枉人生一世,纵然做出事来,死而无怨。
正是色胆如天大,只因睹物生情,拴不住心猿意马。
当下侧耳听时,谯楼已打二鼓,回头看宪儿和侍女们皆已熟睡,忙移莲步,悄悄地开了房门,轻身下楼,踅出银房,黑暗里被胡床绊了一跌,急跃起转过轩子,趁着月光,一步步捱出茶厅,早见是书房了。
濮氏四顾寂然,伸出纤纤玉手,向前敲门。
却说瞿天民正在睡梦中,被剥啄之声惊醒,心下疑道:“更阑人静,何人至此?”急抬头问道:“是谁?”门外应道:“是我。
”却是一个妇人声音。
再问时,依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