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这里是一栋三层高的老砖楼,只是最顶上一层已经朽透了,只剩残垣断壁,里头的砖头大都裂成了灰色的沙,风一过就扑簌簌往下掉。

    二楼有些裂缝,窗户也破烂,但勉强有几面墙还完整。

    而贴着地的一楼保存就比较完好了,基本没什么问题。

     一处最常见的“地表人”的居所。

     地表人。

     当一颗星球资源耗尽,被[宇宙观测厅]审查判定为“不再适宜生命生存、保留价值极低”而判处“流放”之时,在将它从其原本的既定轨道之中所驱逐前,这颗星球上的居民绝大多数会由联邦官方机构组织进行一次整体迁离。

     而剩下的因为各种理由选择留下来的极少数的本土居民之中的绝大多数,会按照联邦法律中《流亡星地底计划》部分所定,迁入该星球流放进程开始之前有联邦设立兴建的“最后一城”之中进行生活。

    他们被称为“地底人”。

     而相对应“地底人”的,就是“地表人”。

     星球流放一旦开始,整颗星球的地表环境就会进入迅速的恶化阶段,变得或过冷、或过热,直到逐渐成为生命禁区,沦为整片星系的“垃圾处理厂”、“污染排放处”。

     而生活在这样的地表环境中、没能进入“最后一城”的人,就是“地表人”,又或者说,“走投无路之人”。

     . 她楼上的那一户,苏和记得,是在去年冬天搬过来的。

    那天天气算好,和每个记忆之中的冬天一样,晴朗、干燥,温度舒适。

     作为目前整个星系里距离恒星紫晶星直线距离最近的一颗行星,流亡星39号的地表常年酷热干燥,白天时生物几乎无法在外面行走,只有冬季到来的短短两个月里,整颗星球稍稍降温。

    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

     也是苏和还不算很长的生命之中最好的时候。

     那时候的她还在地底有份工作,日子勉强过得下去,再干上几年,没准还能攒够点家底搬下去城里住,真正有个出路。

     那时候的苏和,每天都能吃个七八分饱的肚皮里还勉强装得下一份单薄又无聊的善心。

     于是那天早上她下了班回家,看见楼梯边上正在焦头烂额收拾房子的新邻居家哇哇直哭的小孩儿时候,她顺手递给了这孩子一盒没吃完的饼干。

     那家人的情况应该坏极了,苏和知道。

    因为即使是从出生就生活在地表人中间的她,也没怎么见过还会往二楼上面住的人家。

    所有人都恨不得躲进地里去。

     然后从此以后,苏和就被这个丁点儿大的小孩给缠上了。

     这小孩像头刚出生只知道嗷嗷嚎叫的小耗子一样,每天就蹲守在2楼的栏杆后面等待,也不知哪儿来的耐心,苏和每次只要一经过,她就会在上面“苏和”、“苏和”、“苏和”地喊,两只黑漆漆的眼睛躲在缝隙里,渴盼着苏和能从兜里掏出点什么填进她的喉咙里。

     可她喊苏和,苏和又能去喊谁呢? 苏和今年刚17岁,身体和强壮毫不沾边。

    一个瘦弱的、年轻的女人,丢了工作之后的她,毫无疑问沦为了这片地表最难活下去的那种人。

     能勉强撑过这几个月,全靠着她生来就生活在这里,那些经验和过往赠与了她一条苟活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