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关灯
求人不如求己,他从不信神佛。

    就如谢苓寻个好夫婿的心愿,注定要落空。

    不管是什么教,在他看来都是蒙骗俗人的手段罢了。

    百年前佛教从西域传来,不过数年,上至王公世族,下至平民百姓,皆信其言。大靖佛寺遍地,僧尼众多,仅建康城内外就有十多个庙院。

    连他谢氏的族人,信佛的也不计其数。

    一想起九月六祖母和母亲要带着府中女眷去方山定林寺祈福,就有些头疼。

    九月六,是他祖父的祭日,祖母自打信了佛,就要求一家女眷要在当天去庙里祈福,期间不得沾荤腥,不得见外男。

    每次去都给庙里捐一笔香油钱。

    不知那寺里的秃驴给祖母灌了什么迷魂汤,让她坚信每年祭日给祖父祈福,能让祖父魂魄成神,佑谢氏一门昌盛万代。

    谢珩只觉得可笑。

    他把布袋抛朝飞羽抛过去,冷淡道:“挂回去吧。”

    飞羽抱拳应下,推门出去后消失在房檐上。

    九月六,天高云淡。

    谢府女眷三十多人,皆身着素淡,乘马车前往方山的定林寺。

    谢苓算是借住的远房,自然在车队的最后头,马车也是最为简单的,不似把头几个马车来得宽阔华丽。

    她斜靠在车壁上,挑起帘子看街上的风景,雪柳跟车夫坐在车轼上说话,折柳在旁侧替她斟茶。

    车厢里很是安静,折柳斟着茶,没发现茶水快溢了,满腹心事的样子。

    由于梦的缘故,谢苓对建康城的每一处街道都不可谓不熟悉,她兴致缺缺地放下帘子,对一旁的折柳道:“可有决定了?”

    折柳放下茶壶,跪坐在毯子上,上挑的狐眼带着迷惘。

    良久,她仰头望着坐姿懒散的谢苓道:“小姐,我选第二条路。”

    谢苓并不意外,她颔首道:“选了就没退路。”

    折柳脊背弯了几分,一想起家中的情况和自己的容色,又坚定下来:“奴婢不后悔。”

    谢苓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如此甚好。”

    说罢,便闭目养神起来。

    前几日她给折柳两个选择,一个是放她跟元绿归家,此生再与谢氏无瓜葛。

    二是成为她的棋子,依从她的安排做事,或许能得到个荣华富贵的日子。

    谢苓并不意外折柳选第二条路,她这样的人,不可能甘心做个贫寒的农家女。

    而况她容貌上佳,没有个好的倚靠,那将是祸端。

    ……

    马车摇摇晃晃,一路来到东郊方山,谢苓支着下巴看窗外。

    秋意深浓,凉风乍起,山上丛生的树木高低错落,半黄不绿的叶子在空中飘落,被马车碾在泥里。鼻尖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气味,说不上好闻,也不难闻。

    定林寺建于三十年前,听闻主持明悟造诣高深,能断天机、修命格。

    谢苓却知道这老秃驴是什么货色一个坑蒙拐骗的神棍。

    也不知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谢老太君,怎么会被这么个秃驴骗。

    梦里有次她想到庙里求个平安符,谢珩当天就阻止了她,说那明悟还干拐卖妇女的勾当,把她吓得不敢再去寺院。

    谢珩这人虽心思深沉,手段狠辣,但有些事确实不说假话的。

    在梦中,明悟没过两年就被大理寺抓了,原因就是行骗和拐卖妇女。

    谢苓觉得明悟被查那么快,肯定是谢珩的手笔。

    这人不知为何,极其厌恶鬼神之说。

    明悟敢把主意打到谢老太君身上,他自然不会放过。

    今夜即将要发生的事,也算是定林寺衰落的开始了。

    ……

    申时二刻,马车行至山顶,停在了离山门几丈外的空地。

    谢苓下了马车,朝定林寺望去。

    寺庙门前有几株垂杨柳,中间两扇褐色木门向阳而开,上面挂着圣上赐得匾额,写着“定林寺”三个字。

    眺目远望,可以看到寺庙占地极大,隐约可瞧见内部殿宇连绵,气派非凡。

    只是寺庙内外的香客不多。

    谢苓知道,这是因为每年这几天,谢氏女眷来寺庙祈福,山下的百姓便自主今日不来此处,所以此时香客稀少,比不上往日的络绎不绝。

    门口两个僧人拿着笤帚“唰唰唰”扫着落叶,见谢氏马车到了,便快步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