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关灯
徐寿辉蒙了,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但当它到来时,还是那么残酷。

     两个人都不说话了。

     死一般的沉默。

     徐寿辉的汗和眼泪都下来了,他心中的恐惧就像一只大手将他拖入无底深渊。

     “我把皇位让给你,我做平章,你看这样行吗?” 陈友谅终于回头了,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徐寿辉,说出了徐一生中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你是怎么在这个乱世上生存下来的?” 卫士上前,用预先准备好的铁锤打碎了徐寿辉的脑袋。

     徐寿辉倒下时最后看到的是陈友谅那冰冷的目光。

     卫士们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好大殿,因为这里马上就要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至正二十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暴风雨中,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

     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徐寿辉,你不懂。

     陈友谅虽然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不讲道义的人,但他却是一个敢做敢当的人,他的大汉国的年号是“大义”。

     真是够狠,弑君夺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号取为大义,这件事告诉我们,陈友谅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在他眼里,什么仁义道德都是狗屁,你们不是不齿于弑君的行为吗?道学先生们,我就做给你们看看,我的年号就叫大义! 诚然,这样的一个人是难以对付的,要对付这样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规矩是不行的。

     谁能够对抗这样一个可怕的人? 只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感觉到了这个对手的潜力。

    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谁对他们威胁最大,他们的心里很清楚。

    虽然朱元璋还很弱小,但绝不能小看他。

     但是陈友谅当时并未掌控天完国的政权,所以最先与朱元璋发生冲突的是张士诚。

    双方从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后,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

    朱元璋对张士诚极为头疼,自己只是占了点地盘,干吗总和自己过不去,本来兵力已经不敷使用,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六月,朱元璋的一个部将投降了张士诚。

    此时朱元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要和张士诚谈判,并写信给张士诚,大致内容是:我是贫苦农民,你是私盐贩子,大家都是苦人啊,干吗非要打我呢,咱们两家和平相处吧,时不时去串个门不是很好吗。

     朱元璋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和徐寿辉开战,两线作战非常不利于他,可张士诚也不是等闲之辈,看出了朱元璋的计谋,他回信给朱元璋,大意是:你是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我已经和徐寿辉约好,非灭了你不可。

     谈不拢,那就打吧。

     同年七月,张士诚大举进攻朱元璋控制的镇江,朱元璋早有准备,命令当时手下的王牌将领徐达和常遇春应战,大败张军于龙潭。

    然后猛将常遇春一路打过去,到第二年(1357年)攻克了常州,之后在攻克宁国的战斗中,常遇春充分继承了夏侯??受伤不下火线的精神,身中三箭(贯通伤)仍然坚持作战,又攻下了宁国。

    张士诚一败涂地。

     其实张士诚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差,人数也多于朱元璋军,但却惨败,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结论。

     常遇春 常遇春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并不长,他于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时候才来投奔。

    虽然晚来,他却一点也不客气,开口就说,我到这里来就是当先锋的,把先锋印给我吧。